“大湖名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思考4.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湖名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思考
【摘要】“大湖名城”的合肥梦,是建设美丽富强的“中国梦”。建设大湖名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本文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结合合肥经济发展过程中凸显的像巢湖蓝藻、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分析综合治湖、坚持以人为本留才等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并提出一些对建设生态宜居合肥的建议。
【关键词】治湖;以人为本;生态宜居;可持续
2012年底,合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的《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这升级版的“十二五”规划中,合肥正式提出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并设立了70%的城镇化目标,将合肥建设成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区域性特大型城市,成为泛长三角地区仅次于沪宁杭的经济第四极。
早在两年前,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正式宣布接纳合肥。合肥用了7年时间,正式加入了“全球第六大城市群”的长三角地区。目前,合肥在长三角城市中经济实力属于中下等,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指导公布的2012年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中,安徽城市无一上榜,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整体经济实力还很弱,但在2012年度长三角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名,合肥却高居第七,充分体现了合肥的未来发展潜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融入长三角的道路上更要做到准确定位,做好恰当的规划,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如何实现大湖名城的合肥梦,促进合肥健康可持续发展呢?
一、综合治湖
湖泊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幸福指数的提升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城市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同时湖泊也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场所和城市文化的源泉,往往成为所在城市的象征,成为城市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南京的玄武湖、杭州的西湖和苏州的金鸡湖,都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做出了贡献。合肥内拥国内第五大淡水湖的巢湖,八百里烟波浩渺,内河联通黄金航道长江,水运便利,风景秀美。拥有这么大的城市内湖,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而近年来,巢湖蓝藻问题严重,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凸显。在今年的两会上,合肥市长张庆军表示“巢湖能治理到什么程度,就决定了合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如果巢湖治理不好,其他的发展都是空谈。”因此,大湖名城的合肥梦,关键在于治理巢湖。
蓝藻主要是由于氮、磷等物质超标,造成湖水富营养化,从而造成湖内藻类大量滋生。而藻类生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大量藻类死亡后腐烂发臭,并漂浮于湖面,遮蔽阳光,使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中含氧量下降,从而造成鱼虾的大量死亡,给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巢湖蓝藻集中爆发,造成了诸多恶劣影响,治理蓝藻刻不容缓。对此,笔者建议:
(一)加大对巢湖治理的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
(二)要从整体上统筹治理,大力发展巢湖周边生态经济,从根本上改变原先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合理规划,优化经济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和监督化工、造纸、酿造、纺织印染等污染严重产业。
(三)治湖要先治河。加强对巢湖流域的河流污染治理,加强对流域河流工业企业排污监管。
(四)做好除污减排方面工作。重点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及其他固废处置工程、污染底泥清淤和护坡截污工程,逐步建设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置工程。
(五)做好巢湖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建设湿地恢复工程、湖区内源生态系统工程,综合治理入湖主要河流,实施饮用水源生态保护工程;在适宜的湖湾、主要河道入湖口等地区,建设生态湖滨带、前置带等工程,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减少沿岸地表径流营养盐的输入。
(六)做好生态换水工作,“引江济巢”工作。引江济巢,不仅能带动巢湖的水循环,改善巢湖水质,还能促进合肥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沟通,带动经济发展。
二、以人为本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句经典的电影台词,形象的说明了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人才的重要。
人才始终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合肥人口众多,享有充分的人口红利,而且合肥市全国四大“科教基地”,高校相对丰富,有两所211高校、一所985高校和众多的科技研究所,人才济济。可是实际上,现合肥的人才强市地位却岌岌可危。合肥的确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是却大都为他人作嫁。合肥大量的优质劳动力流向了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尤其是那些高学历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合肥的人口红利往往为外省的经济增长做贡献。更为严重的是,合肥市在安徽的吸引力,尤其对皖南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吸引力并不高,辐射力较小,经济腹地渐渐被南京都市圈所侵蚀。此外,合肥的市民归属感较低,相当多人都有移民外省的倾向。在南京的西祠胡同论坛上,合肥市民和皖南地区居民占了很大比例。如何留着合肥的人才,甚至吸引周边地区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