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PPT.ppt

发布:2017-11-16约1.77万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交往行为理论: 第一卷.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1929年生于杜塞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代表作包括:《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合法化危机》、《沟通与社会进化》、《交往行为理论》、《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等。 关于本书的宏观认识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的一部重要的代表著作,但不是他的集大成著作,因为按照哈贝马斯自己在前言中的交代,这部著作不过是他对自己前期思想的总结,是他从规范的角度重构社会批判理论的绪论,因而不是一部结论性的著作,而是一部过渡性的著作。 书名问题:许多友人都曾向我提出,认为这本书的标题翻译为“沟通行为理论”可能会更好一些。我个人认为,把“Kommunikation”一词翻译成汉语的“交往”和“沟通”,只是字面上的差别,而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这里之所以坚持选用“交往”,主要是想强调啥贝马斯作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特征,强调这本书中所理解的“Kommunikation”概念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提出的“Kommunikation”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曹卫东 关于本书的宏观认识 十多年前,我在《社会科学的逻辑》一书的前言里提出要建立一种交往行为理论。当时,我把方法论兴趣和“社会科学的语言理论基础”联系在了一起,而今,这种方法论兴趣已经变成了一种实际关怀。交往行为理论不是什么元理论,而是一种试图明确其批判尺度的社会理论的开端。我不认为对理解行为的普遍结构的分析只不过是变换了一下手段,在步认识论的后尘。 ———哈贝马斯 第一版序言 P3 本书结构 一 导论:对合理性问题的理解 二 马克斯·韦伯的合理化理论 三 第一卷的中间考察:社会行为,目的行为以及交往 四 从卢卡奇到阿多诺:作为物化的合理化 对交往行为理论的定义 所谓交往就是将人们之间的差异作为基本出发点。哈贝马斯认为只有由没有强制和支配的交往所产生的交往才是真正的生产力。——中冈成文(日) 哈氏把“社会”划分为“生活世界”和“制度”两部分。而他在语言中敞开的社会交往行为,则为揭示生活世界的规范性基础提供了现实途径。交往行为理论正是通过对生活世界和以语言为媒介的人际交往活动的语用学分析,发现了交往行为的三大有效性要求,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而语言交往的三种有效要求集中到一点,便是符合理性的要求。 ——章国锋(社科院) 在我看来,所谓交往行为,是一些以语言为中介的互动,在这些互动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通过他们的言语行为所追求的都是以言行事的目的,而且只有这一个目的。相反,如果互动中至少有一个参与者试图通过他的言语行为,在对方身上唤起以言取效的效果,那么,这种互动就是以语言为中介的策略行为。 ——哈贝马斯 (第一卷的中间考察:社会行为,目的行为以及交往 P298) 一、导论:对合理性问题的理解(P19—159) 概论:社会学中的合理性概念 1、“合理性”:概念的临时定义 2、神话世界观和现代世界观的若干特征 3、四种社会学行为概念中行为与世界的关联以及合理性层面 4、社会科学中的意义理解问题 ● 本书结构总揽 ●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合理性概念、本书写作背景、以及若 干相关重要概念。 导论部分的主题 导言部分所论述的主题是:合理性问题并不是外在强加给社会学的。对于任何一种提出社会理论要求的社会学而言,(一直具有丰富规范内涵的)合理性概念的使用问题都必须落实到三个层面上。(使用合理性概念),既无法避免其主导行为概念的合理性内涵的元理论问题,也不能回避通过理解意义而进入客观领域所具有的合理性内涵的方法论问题,最后还有经验理论问题——即从何种意义上讲社会现代化堪称是合理化——也是绕不过去的。—— P8 第一版序言 1、“合理性”:概念的临时定义 P26 无论何时,我们一旦使用“合理的”这样一种说法,也就在合理性和知识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紧密的联系…合理性更多涉及到的是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如何才能获得和使用知识,而不是对知识的占有。我们可以认为知识是不可信的,因而对它加以批判…我们从知识与理性之间的紧密关系可以推断,一种表达的合理性取决于它所体现的知识的可信性。 至此,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一种表达的合理性可以通过批判和论证加以还原。与此相应,我们把“合理的”一词用作那些尤其是在困难的情况下希望听到这些表达的人们所支配的宾词。……把一种表达的合理性还原为可批判性。 P26—27 对“合理性”概念的论证过程及方法 掌握知识的人以及体现知识的符号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