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5.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细胞生理.ppt

发布:2017-06-08约1.7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细胞生理;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三、兴奋-收缩耦联 四、肌肉收缩力学分析;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一)肌原纤维;1.粗肌丝;横桥的作用: 1.可与肌纤蛋白可逆结合。可向M线方向扭动,拉细肌丝向暗带中央滑行。 2.具有ATP酶的作用。在横桥与(细肌丝)肌纤蛋白结合时被激活。;肌纤蛋白 单体呈球形,聚合成双螺旋结构,是 细肌丝的主干,有横桥结合位点;1.横小管:肌膜向细胞内部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 互相吻合成网。 ;↓;三、兴奋-收缩耦联;2.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横小管冲动→横小管处二氢吡啶受体(KHPR,又称电压依赖性Ca2+通道,或L- Ca2+通道)变构 →终池膜Ca2+释放通道(又名ryanodine受体,RyR)开放。 3.肌浆网(纵管系统)对Ca2+的释放和再聚积: Ca2+从终池由钙释放通道(RyR)释放入肌浆中→ 肌肉收缩 → Ca2+泵(Ca2+-Mg2+依赖式ATP酶)回收Ca2+再贮存终池→肌肉舒张。;四、骨骼肌收缩力学分析(Analysis of Mechanics on muscle contraction) ;前负荷: 是肌肉收缩之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或阻力。 初长度:肌肉收缩之前的长度(由前负荷大小决定);最适初长度:能使肌肉收缩产生最佳收缩效果的初长度。约2.2?m。最适初长度时粗肌丝的横桥与细肌丝的结合点最多。;(三)肌肉的收缩的总和现象;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次收缩的收缩期与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融合。 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次收缩的收缩期与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融合。;;第二节 平滑肌生理;第二节 平滑肌生理;①肌纤维长梭形,单核,多以斜面相贴成束存在,肌纤维间常有缝管连接。 ②肌纤维内没有肌原纤维,但有粗肌丝和细肌丝。 ③肌纤维内没有微管系统,但有许多肌膜内陷。;二、平滑肌纤维的活动特征与分类 1.单位平滑肌 特点: 能自动产生节律性收缩,受神经系统调节,而不是支配 自动产生节律性收缩原因:一些细胞自动节律性去极化而节律兴奋形成起搏点,起搏点再将冲动传递给其它肌纤维。;2.多单位平滑肌 特点:受内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支配。 分布:大血管、大气管、竖毛肌、眼球。;第三节 心肌生理;①细胞短柱状,分叉,有不明显环纹,单核或双核。 ②有润盘。 ③终池不发达。 其它细胞内结构与骨骼肌相似;(1)0期 去极化期,1 ~ 2ms -90mv +30mv (2)1期 快速复极初期 10ms +30mv 0mv (3)2期 平台期 100~50ms 0mv (4)3期 快速复极末期 100~150ms 0mv -90mv (5)4期 静息期 -90mv;注:Ito即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一过性外向电流通道,可持续5~10ms。;第三节 心肌生理 二、心肌电生理特征;0期: 刺激 ↓ RP↓ ↓ 阈电位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再生式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3期: 慢Ca2+通道失活 + K+通道通透性↑ ↓ K+再生式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2.特化心肌 产生与传导冲动。不同部位特化心肌功能不同。;① 动作电位去极化缓慢,动作电位幅度小。 机制:上升相为慢钙内流造成;下降相为K+外流造成 。;(2)浦肯野氏纤维 ;动作电位特点;来自于细胞外的Ca2+(和来自于肌质网的激发了粗细肌丝的相对滑行;复习题 1.简述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2.简述肌肉收缩的原理。 3.消化道平滑肌与大血管平滑肌在功能很什么不同? 4.为什么心脏能自动节律性收缩??? 5.试比较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与心肌兴奋耦联过程 6.解释以下几个概念:兴奋收缩耦联;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强直收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