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解析.doc

发布:2016-03-16约1.1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2011.1) 说明:本试卷共**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案须做在答题卷和答题卡上;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主观题,答题卡的填涂须用2B铅笔;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和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不会 A.带来沿海风暴潮 B.诱发地质灾害 C.缓解高温酷暑 D.引发沙尘暴 2.云贵高原在冬季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从图中可知 A.右图中剖面是东西向 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 3.读下图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 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 B.河流流程短,落差小 C.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 D.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 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回答4-5题。 4.该省产业结构变化是 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5.该省工业主导产业是 A.机械制造   B.有色冶金   C.能源工业   D.轻纺工业 右图图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①中郊区地价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中心商务区整体外迁 B.城市规模缩小,用地紧张 C.郊区基础设施比城区更完善 D.郊区交通通达度提高 7.图②反映了该城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B.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C.城市规模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下表)。回答8-9题。 8.对三种方案的评价准确的是 A. 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 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 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 C方案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9.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江汉平原 C.四川盆地 D.两广丘陵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 11.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 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 1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3.以下是清朝以来中国人称呼西方人的几个说法: 甲:“中国称‘鬼子’其实是龟兹的转音,只有通称西方之意。” 乙:“以后各式公文,凡有关大英国臣民者,不得书‘夷’字。” 丙:“茶叶大黄,外国所必须,中国不售,‘夷人’何以为生?” 它们出现的先后次序应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乙甲 14.“欧罗马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上述论调反映了我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 A.资产阶级改良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出国留学生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5.《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西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16.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不再照搬苏联的经验 B.开始转变对国民党的认识 C.改变斗争目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