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现仓储循环审计【78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材料成本差异的审计 1.获取或编制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对每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分析性复核,检查是否有异常波动,注意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现象; 3.抽查若干月发出材料汇总表,检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是否正确,并注意分配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 (五)低值易耗品的审计 1.获取或编制低值易耗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划分是否符合规定; 3.检查低值易耗品的入库和领用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检查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5.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低值易耗品事项,如有,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六)库存商品的审计 1.获取或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同时与仓库台账、卡片抽查核对相符。 2.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库存商品盘点情况,取得库存商品盘点资料和盘盈、盘亏报告表,作重点抽查。并注意查明账实不符原因,有关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对冷背、残次、呆滞的库存商品,关注其计价是否合理。 3.查核库存商品的计价方法,检查其前后期是否一致。对自制商品产品等,在实际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核对,在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商品成本差异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核对;对库存外购商品,在以实际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在以计划成本计价条件下,应以样本的单位成本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商品成本差异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 ? 4.抽查库存商品入库单,核对库存商品的品种、数量与入账记录是否一致;并检查入库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是否与“生产成本’取目的结转额相符。 5.抽查库存商品的发出凭证,核对转出库存商品的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主营业务成本”账是否相符。 6.审阅库存商品明细账,检查有无长期挂账的库存商品事项,如有,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七)委托加工物资的审计 1.获取或编制委托加工物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若干份委托加工业务合同,抽查有关发料凭证、加工费、运费结算凭证,核对其计费、计价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3.抽查加工完成物资的验收入库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对委托加工物资的期末余额,应现场查看或函询核实;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委托加工物资事项,如有,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八)委托(受托)代销商品的审计 1.获取或编制委托(受托)代销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若干份委托(受托)代销业务合同,抽查有关发货凭证,核对其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3.检查是否定期收到委托(受托)代销商品销售月结单(对账单),抽查若干月的销售月给单(对账单),验明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4.现场查看或函询核实委托(受托)代销商品的期末余额; 5.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委托(受托)代销商品事项,如有,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九)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审计 1.获取或编制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若干份分期收款业务协议、合同,抽查有关发货凭证,核对其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3.结合库存商品审计,抽查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入账基础,是否与库存商品结转额核对相符; 4.检查是否按合同约定时间分期收回货款,并复核其转销成本是否与约定收到货款比例配比,验明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5.对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期末余额,必要时应函询核实; 6.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事项,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二、生产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审计 1.获取或编制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于期末对存货作检查分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依据、方法是否合理,前后各期是否一致,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抽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项目,其期后售价是否低于原始成本。 4.检查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如果超过规定,应作纳税调整。 5.验明存货跌价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待摊费用的审计 1.获取或编制待摊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抽查大额待摊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以查核其发生额是否正确。 3.取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994年年初存货已征税款的税务局确认证明,检查本期转销数是否正确。 4.抽查证明大额待摊费用受益期的有关文件、资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