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麦种子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docx

发布:2025-02-08约2.6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14/T124—2005

小麦种子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种子纯度田间小区鉴定的意义、种植方法和鉴定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种子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3543.1-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

GB/T3543.2-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3543.5-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花青苷颜色

花青素在植株体内遇酸、碱液所形成的化合物的颜色。

3.2花青素

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存在于液泡内的细胞液,其颜色随细胞液的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细胞液为碱性时呈蓝色或紫色,酸性时呈红色。一般花叶、果实的蓝、紫、红色主要是这类色素作用的结果。

3.3品种纯度

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种子数占供检本作物样品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3.4变异株

一个或多个性状(特征特性)与原品种育成者所描述的性状明显不同的植株。

3.5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通过对田间小区内种植的有代表性样品的植株与标准样品生长植株进行比较,以判定其典型、一致程度。

4种植前准备

4.1了解情况

了解被检品种名称、来源、生产年份、种子质量指标(主要性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及品种特征特性,如典型性、分蘖性、越冬性、抗逆性、抗病性、丰产性、抗倒性、生育期、株高、穗形、粒色、有无芒等。

4.2征集标准样品

从育种者及其代理人或品种管理部门获取标准样品。

4.3制备制种样品

4.3.1样品来源

从送验样品中随即数取种植鉴定样品两份。

4.3.2样品数量

2

DB14/T124—2005

根据国家标准质量规定纯度值或标签标注纯度值及该样品发芽率计算每份样品所需数量。计算公式

见式(1):

N-1

N

×100%=纯度(%)[原种:99.9%良种:99.0%]

4N

样品种植粒数=.(1)

发芽率

4.4种植鉴定小区的选择和设计

4.4.1小区选择

根据小麦春、冬性选择适宜种植的生态地点。小区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要求不是同类作物、无病虫害及有害杂草的地块。

4.4.2小区设计

每个样品应设2个重复,并种植标准样品1~2行作对照,行距要求25~30cm,每米适宜株数为60~70株,每重复南北行向种植两行,根据样品数量及株、行距确定小区的长度和宽度,小区四周设6~9行保护行。

5播种

5.1播种整地

播前应浇足底墒水,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农家肥与N.P.K肥配合施入。

5.2种子处理

播种前根据种植品种抗病特性选择不同类型种衣剂,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

5.3播种要求

根据种植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播期,播种深度以5cm左右为宜,先划行开沟,按小区设计图把标识牌插在行(区)头,然后散发种子,经复查无误后开始播种,种完一袋,空袋仍放原处,核对后再收集,播种深度和覆土要力求一致。

6田间管理

6.1中耕锄草

不间苗,不补苗,不去杂,全生育期至少中耕两次,及时锄草。第一次在返青期,第二次在拔节后封垄前,耕深3-4cm。

6.2追肥浇水

追肥主要以速效性N肥为主,在拔节期和灌浆期与浇水结合进行。饱浇越冬水、返青水、灌浆水。6.3防治病害虫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防止麦红蜘蛛、麦蚜虫、锈病等病虫害。

7鉴定

7.1鉴定时期

按照小麦生长的植物学特征特性,鉴定时期为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

7.2鉴定性状

7.2.1主要性状

抽穗期:旗叶姿态;出穗时间(50%穗出现小穗时);旗叶鞘变绿;旗叶叶背变绿;穗变绿;秆茎变绿;植株高度(茎和穗);穗形状;穗密度;长芒或短芒有无;穗顶部的短芒的长度。

3

DB14/T124—2005

成熟期:穗颜色。

7.2.2次要性状

分蘖期:胚芽鞘花青苷颜色;植株生长习性。

抽穗期:旗叶的叶耳花青苷颜色;茎秆上位节的茸毛;麦秆的节截面(穗和茎节);花药的花青苷颜色;长芒或短芒的描述;穗顶长芒的长度;穗轴节片的突面或茸毛;护颖的肩宽;护颖的肩形;护颖的喙长;护颖的喙形;护颖的内部茸毛的延伸;护颖的内侧纹迹;冬春性。

成熟期:粒形;粒色;籽粒刷毛长;籽粒的苯酚反应。

7.3鉴定要求

鉴定必须由两名以上(包含两名)持证种子检验员共同完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