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公务员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docx
2024公务员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一)常识判断
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古代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贱内”等
C.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
D.古代的“三更”相当于现在的23点1点
答案:C。解析: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C选项说法错误。A选项“四书”的内容正确;B选项中“拙荆”“贱内”是古代男子对自己妻子的谦称,表述正确;D选项古代的“三更”确实相当于现在的23点1点。
2.下列关于中国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二号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B.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C.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D.天河一号是中国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答案:C。解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神舟五号,A错误;屠呦呦获得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错误;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C正确;天河一号是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D正确。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3.网络文学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已收获丰富的作品、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来自各方的关注。但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有关其价值及合理性的质疑也________。纵观网络文学整体,虽然不乏________的佳作,但与庞大基数相比,精品数量依旧偏少。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接踵而至琳琅满目
B.甚嚣尘上雅俗共赏
C.如影随形耳目一新
D.不绝于耳风靡一时
答案:D。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同时,质疑也不断出现,“不绝于耳”意思是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符合语境。“接踵而至”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如影随形”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这几个词都不如“不绝于耳”恰当。第二空,“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用来形容网络文学中的佳作在某个时期受欢迎,符合文意。“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耳目一新”意思是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均不太符合语境。
4.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简单重复或危险的作业将由机器执行,低端蓝领、白领阶层可能会被人工智能________,未来人工智能对职场很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取而代之
B.越俎代庖
C.鸠占鹊巢
D.更弦易辙
答案:A。解析:“取而代之”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符合人工智能取代低端蓝领、白领阶层工作的语境。“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更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这几个词都不太符合此处语境。
(三)数量关系
5.某单位组织员工去旅游,要求每辆汽车坐的人数相同。如果每辆车坐20人,还剩下2名员工;如果减少一辆汽车,员工正好可以平均分到每辆车上,问该单位共有多少名员工?()
A.244
B.242
C.220
D.224
答案:B。解析:设一开始有\(x\)辆车,根据员工人数不变可列方程\(20x+2=(x1)y\)(\(y\)为后来每辆车坐的人数)。\(20x+2\)能被\(x1\)整除,将选项代入验证。A选项,若员工有244名,\((2442)\div20=12.1\),车不是整数辆,不符合;B选项,若员工有242名,\((2422)\div20=12\)辆车,减少一辆车即11辆车时,\(242\div11=22\)人,符合题意;C选项,若员工有220名,\((2202)\div20=10.9\),车不是整数辆,不符合;D选项,若员工有224名,\((2242)\div20=11.1\),车不是整数辆,不符合。
6.某水池装有甲、乙、丙三根水管,单独开甲管6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乙管8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丙管12小时可注满水池。如果甲、乙、丙三管同时打开,注满水池需要多少小时?()
A.2
B.\(\frac{24}{13}\)
C.\(\frac{24}{7}\)
D.4
答案:C。解析:把水池的容积看成单位“1”,则甲管的注水效率为\(\frac{1}{6}\),乙管的注水效率为\(\frac{1}{8}\),丙管的注水效率为\(\frac{1}{12}\)。三管同时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