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B2B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业B2B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
一、行业现状
1、国家政策与三农概况
互联网+农业B2B是互联网+在农业领域进行突破和实践的重要运营模式,具有规模大、机会多、供应链上、中、下游业务区隔明显等特点,成为未来发展的重心,也是行业内外各企业争相追逐的红利点。
国务院、农业部颁发的一系列“互联网+农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为互联网助力农业的转型与升级给予了强大的后盾,农业现代化与农业B2B电商终于迎来了春天。
农业现代化这一概念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就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但不可否认,历经几十载中国农业发展始终保持着浓郁的传统气息,其中还残存着许多落后的元素。生态环境在每况愈下,水土流失也不断严重,耕地面积的红线已经达到预警状态;并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日本的1/90,法国的1/11,美国的1/5,这种状况不仅与发达国家难以比拟,而且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由于工艺和物流仓储条件落后,粮食、马铃薯、水果和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高达7-11%、15-20%、15-20%和20-25%,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果蔬腐烂损失;民以食为天,而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屡屡受到挑战,其中包括仓储物流污染、添加剂乱加等因素造成的,这都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转变予以解决。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处于稳步提升阶段,农业市场潜力巨大约为10万亿相当于2014年全年GDP的1/6,亟需互联网+去挖掘,另外在2012年到2015年间,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率始终维持在10%以上,预计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10000元大关,这将进一步刺激农业经济发展,为农业电商发展带来更大的可能。
2015年B2B行业从业人员信心指数为99.2,较去年大幅增长35.9%。B2B指数提升已明显刺激到B2B行业的发展,B2B模式越来越受到传统企业以及初创型企业的关注和青睐。中国新农人规模已经超过百万,这种庞大的新生群体以及不断增长的趋势或将成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主流力量。
互联网时代作为继工业时代、电气时代的第三次具有变革意义的时代。在农资准备、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每一个节点都有互联网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极大地刺激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大跨步前行。
2、农业B2B电商布局概况
按照农业B2B电商在产业链上的布局划分,上游主要包括土地与农资,中游主要是农产品制造或生产,下游主要是指生鲜食材配送。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农业B2B电商大都集中在农产品的配送版块,自2014年始,农业B2B电商产业链的下游食材配送电商企业呈爆发式增长,同时这也是相对农业其它产业链环节获得融资较多的领域。
关于互联网农业市场价值,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约有1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其中B2B农资环节约有2万亿,B2B农产品交易环节约有5万亿,在B2B食材配送环节约有3万亿,这其中并不包括土地流转所成交的大额度的金融交易。拿我国201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60万亿作比对,可以说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市场规模相当于1/6的国民生产总值,其市场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巨大到难以想象,这给中国的投资者和农业电商的创造者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也为中国日益收紧的经济现状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互联网+农业B2B电商面临七大问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上下游交易信息不对称,产地与销售地的仓储配套设施不完善,运输途中的冷链物流配送还未能满足商家的需求,线下的大部分农产品交流向线上交易的过渡中难度较大,国内现有的关于农产品的电商平台特别是真正的农业B2B电商2.0/3.0还处在萌发期,从事农业B2B电商的人才缺口比较大。
3、农业B2B电商初期发展情况
互联网+农业尚属起步阶段,而农业B2B电商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其表现出的爆发力和吸金度让其他行业不敢望其项背,目前传统农业企业纷纷布局B2B领域,包括金正大、诺普信、云天化、大北农,同时阿里巴巴、京东、乐视、苏宁这样的传统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农业B2B领域,一些新晋的农业B2B创业型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迸发出来。
概括而言,当前的农业B2B电商平台中以轻模式运营的居多,这也是传统企业积极向互联网转型的动机所在,当前农业B2B电商领域依然是一片蓝海,尽管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产业链每一个细节都有企业进行布局,但是模式的成熟度有待验证,农业B2B电商还处于窗口期,并且这个窗口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3.1从农业电商产业链和投融资来看国内初创型农业B2B电商
按照农业B2B电商在产业链上的布局划分,上游主要包括土地与农资,中游主要是农产品制造或生产,下游主要是指生鲜食材配送。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农业B2B电商大都集中在产品配送版块。自2014年始,农业B2B电商产业链的下游食材配送电商企业呈爆发式增长,配送主要集中在生鲜板块,其中海类产品较为欠缺,商业模式大多集中在撮合阶段,这种轻模式的探索占据了新兴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