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自然地理_第14讲解析.ppt

发布:2017-01-07约字共9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二)石油经济 西亚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2000年底石油的探明储量为925×108 t,占世界的65.3%;天然气的探明储量为52.52×1012 m3,占世界的35%。其中,99%集中在波斯湾及其周围约100×104 km2的范围内。位于波斯湾沿岸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的石油探明储量分别列世界前五位,仅沙特阿拉伯一国即独占世界总储量的1/4;伊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列世界前四位。 储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产量占世界的1/4 出口量占世界的3/5 西亚所产石油90%供出口 * 石油经济的特点 生产的高度集中性是西亚石油经济的显著特征。 一方面,石油生产高度集中在波斯湾沿岸国家,200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六国的石油产量即占西亚石油总产量的90%,其中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另一方面,油田个体规模大,生产能力在3 000×104 t以上的油田有十几个,如沙特阿拉伯的盖瓦尔、塞法尼耶、拜里和阿卜凯克,科威特的布尔甘,伊拉克的基尔库克和鲁迈拉,伊朗的马伦、阿瓦士、加奇萨兰和阿加贾里等,其生产能力占波斯湾地区总生产能力的70%以上。 石油加工能力较弱,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 2000年,西亚石油的日加工能力只有635.5万桶,仅占世界石油加工能力的7.8%,与其石油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十分不相称。 * km 印度洋 红海 地中海 苏伊士 运河 直布罗陀 海峡 北大西洋 * (三)阿拉伯世界 具体包括23个国家和地区,即有西亚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也门和巴勒斯坦,非洲的埃及、利比亚、苏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吉布提和索马里等国。因其人口以操阿拉伯语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为主,因此被泛称为“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世界的种族、民族、宗教构成极其复杂,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国家利益方面的显著差异以及美、苏(俄)等大国势力的介入,长期以来阿拉伯世界一直是世界上国家和民族冲突最多的地区,1945年以来爆发的武装冲突约占全世界武装冲突的1/4。这些冲突使阿拉伯世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影响着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阿拉伯世界的纷争 阿拉伯世界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阿拉伯国家联盟(Arab League,简称阿盟)的成员国最多、影响也最大。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于1945年3月,其成员国现有22个。其宗旨是加强与协调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关系及调解成员国之间或成员国与第三方之间的纠纷。 * (四)水资源与地缘关系 西亚每年可再生水资源为 1 137.59×108 m3,人均1 329 m3,是亚洲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地区。西亚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马什里克地区年人均可再生资源比较充足,为2 181 m3,其中的伊拉克达3 089 m3;阿拉伯半岛水资源较贫乏,人均仅为381 m3,远低于表示水匮乏程度的基准(年人均1 000 m3),其中巴林的人均水资源只有199 m3。此外,农业、工业和城市废水的排放,造成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被污染,更加剧了西亚水资源的短缺。 对水资源的争夺,加剧了西亚各国地缘关系的复杂化。西亚最为重要的河流有三条——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约旦河。目前,西亚有关国家水资源之争主要发生在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 对幼发拉底河水资源的争夺主要是在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之间进行; 约旦河水之争主要是在以色列与叙利亚和约旦之间进行; 阿以冲突,特别是以色列控制黎巴嫩“安全区”和戈兰高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争夺水资源。 * 冲突类型 时间 伤亡人数/104人 估计的代价 (1991年币值)/ 109美元 无家可归人口/104人 国家间冲突 “阿以”冲突 “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其他国家间冲突 小计 1948—1990年 1980—1988年 1990—1991年 1945—1991年 20 60 12 2 94 300.00 300.00 150.00 50.00 1 300.00 300 100 100 100 600 国内冲突 苏丹 伊拉克 黎巴嫩 也门 叙利亚 摩洛哥 南也门 索马里 其他国内冲突 小计 1956—1991年 1960—1991年 1958—1990年 1962—1972年 1975—1985年 1976—1991年 1986—1987年 1989—1991年 1945—1991年 90 40 18 10 3 2 1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