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的著录与排版的要求与规范.docx
PAGE
1-
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的著录与排版的要求与规范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规范是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术论文的严谨性和学术规范,还直接影响着学术成果的传播和交流。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具体来说,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包括作者、文献题名、出版信息、卷期号、页码等要素。其中,作者姓名应按照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著录,多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三位以上作者则只著录前三位,后加“等”。文献题名应尽量完整,包括书名、期刊名、报告名等,并使用斜体或加粗表示。出版信息包括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等,对于电子文献,还应包括访问时间和网址。
以某篇学术论文为例,其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1)张三,李四,王五.(2019).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科学与应用,10(2),100-110.
(2)张华,王丽,赵明.(2018).基于大数据的金融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李明,刘洋,陈娟.(2020).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R].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
此外,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还涉及文献类型标识符的使用。根据GB/T3469-2015《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文献类型标识符包括专著(M)、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标准(S)、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学位论文、报告、专利、标准、会议论文集、报纸等。在著录参考文献时,应在文献题名后加上相应的文献类型标识符。
在参考文献著录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参考文献的著录顺序应与正文中的引用顺序一致。
(2)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应保持一致,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等。
(3)参考文献的著录内容应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别字、漏字、多字等错误。
(4)参考文献的著录应遵循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总之,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规范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著录,以确保学术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学术道德。
二、参考文献著录顺序与格式
(1)参考文献著录顺序应按照正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排列,确保每一条参考文献对应正文中相应的引用。这种顺序通常与作者在论文中提及的信息出现的先后一致。例如,如果某篇论文首先引用了一本专著,然后是两篇期刊文章,最后是一篇会议论文,则参考文献列表中这三种类型的文献也应按照这一顺序排列。
(2)参考文献的格式应根据其类型和出版信息进行具体著录。对于书籍,通常需要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地、出版年份等信息。期刊文章的著录则包括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出版年份、起止页码等。电子资源如网络文章,还需包括网址和访问日期。例如:
-书籍:张三,李四.(2020).《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期刊文章:王五,赵六.(2019).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35(4),120-135.
-网络文章:刘七,陈八.(2021).5G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EB/OL]./article,2021-05-15.
(3)在著录参考文献时,要注意文献类型标识符的使用。根据GB/T3469-2015标准,文献类型标识符如M(专著)、J(期刊)、D(学位论文)、R(报告)、P(专利)、C(会议论文集)、N(报纸)、EB(电子出版物)等应紧跟在文献题名之后。同时,不同类型的文献在著录格式上也有所不同,例如,专著可能需要列出作者和出版社,而期刊文章则需要包括卷号、期号和页码。正确使用文献类型标识符有助于读者快速识别文献类型,便于检索和使用。
三、参考文献著录内容要求
(1)参考文献著录内容要求详尽准确,包括作者姓名、文献标题、出版信息等关键要素。作者姓名应完整无误,多作者情况下应按照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排列,三位以上作者则可以只列出前三位后加“等”字。文献标题应准确反映文献内容,避免使用缩写或简称。出版信息应包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年份,对于电子资源还应包括访问网址和访问日期。
(2)参考文献内容应遵循规范格式,如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具体格式要求包括文献类型标识符的使用、标点符号的规范、字体字号的一致性等。例如,书籍的著录格式为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期刊文章的著录格式为作者.文章标题[J].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3)参考文献内容应确保真实可靠,不得篡改或伪造。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注明原始出处,尊重知识产权。同时,参考文献的著录还应避免出现重复引用、过度引用等问题,保持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