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综述
NAME:熊凌云 CLASS:16091
?
土地利用趋势是从生态观点出发,寻求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以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土地利用是改造自然的主要方式,在带给人类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改变了地表原有的生态系统[1]。因此,开发利用土地时应全面考虑,考虑生态建设对经济利益的影响,而不是单方的效益。土地利用生态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或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评判其价值及意义。理性化的表示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好的体现生态综合经济效益,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在经济发达的区域,土地利用的研究重点,已从提高土地生产率转向改善环境,把土地利用规划和整体的环境规划联系起来。我国已经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环境质量的评价,根据土地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情况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生态环境因素进行了总体规划,以确保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铺相成。
一、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种优化配置的土地资源手段,是国家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一定区域土地利用的超前计划与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特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进行土地之一的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1970年美联邦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该法案中102条规定:任何对人类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立法建设政策及联邦机构所要确定的重要行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由此,美国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大量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与遥感和自动制图相结合的现代空间分析技术以及制图工具,空间数据与社会经济属性匹配较好,是规划编制的分析、研究提高了效率,为规划方案选择调整创造了条件。从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2]。在此基础上经济发达的德国在规划内容上也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变原有土地的劣势规划,因规划范围和等级的不同提出了项目规划和实施规划两种方案。联邦政府制定项目规划,地方政府完成项目的实施计划,联邦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地方发展的需求制定宏观政策发布指导战略,地方结合微观现状编制规划的实施方案,分解上级项目规划中提出的各类用地指标并将其落实到地块,利用规划中的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统筹分配各业用地,有上级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既能反映各行各业的需求,又能结合不同空间的活动和需求,综合了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效益,满足了土地有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互相辉映[3]。国外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有了更强的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也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保证了土地规划的顺利进行。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中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国内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构建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研究一直是国内地理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土地作为生态的载体,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必将引起各种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分布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变化问题显得更加尖锐而突出,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污染严重,土地利用率降低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审查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日前,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分析》这个研究项目中指出:以全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为出发点,从国家尺度上对全国土地资源利用时空变化的宏观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土地资源利用时空变化同国家政策响应,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研究,为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和土地利用分区布局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促进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协调的利用,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
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与市场化的飞快发展阶段,资源与环境的和谐优化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土地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极其重要,加快建立土地资源节约和环境的友好型社会是重要之重,土地利用规划将更加注重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总的来说,我国土地利用规划还处于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主的技术阶段刚刚向注重生态和谐保护的持续利用规划阶段迈向初步转向型阶段。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落实和谐发展理念,寻求建立生态安全条件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同时,与之协调的理论基础和管理机制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开发。这样才能大弧度的调整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才能使我国的土地利用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