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问答 .pdf

发布:2024-02-24约2.4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问答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疗效和安全性、细菌耐药性、药品价格

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结合各级各类医院

实际情况进行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

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使用级略高。

(3)特殊使用级:是指某些用于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

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

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药品价格相对较高。

(来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六条)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原则有哪些?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包括:品种选择、

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来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抗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哪些?

答: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

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处方集》和《医

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3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

4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

5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4、临床医师能否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一日剂量的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

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有下

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

3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

内,其后需要补办会诊手续并且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手续。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的指征有哪些?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

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

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

与氨基糖昔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

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

应将增多。

(来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6、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计算公式是?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完成病原学送检的病例数/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数x100%

说明:

1.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是指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开具病原学检验项目并完成相关

标本采集。

7、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的计算公式是?

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

完成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的病例数/同期发生医院感染病例总数x100%

说明:

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指住院期间开具《常见病原学检验相关项目目录》(附件2)

中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测以及分子快速诊断检验项目并完成标本

采集。

8、联合使用重点药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计算公式是?

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

接受两个或以上重点药物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病例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接受两个或以上重

点药物联合使用病例数*100%

说明:

1.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