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临床麻醉学教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麻醉学 第一章 绪论 麻醉学教研室 教学要求 了解现在麻醉学的发展历史概况(三个阶段)。 掌握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 了解学习临床麻醉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了解麻醉方法的分类及亚临床麻醉学科的分类。 医技科室、临床三级学科、临床二级学科 由单一临床麻醉逐渐发展成为临床麻醉、重症监测、生命复苏、疼痛诊疗、体外循环等学科涵盖的的综合临床二级学科。 在大型综合性医院,麻醉科已成为规模较大的临床科室。 新型药物的研发、医疗设备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麻醉学科的建设提供发展平台 临床麻醉学 运用各种麻醉药物及技术,提供手术的必要条件,如镇痛、镇静、肌肉松弛、抑制不良反射等,即“麻醉”; 运用各种监测仪器和技术,掌握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即“监测”; 运用各种药物与方法,维护患者各项生理机能,包括循环、呼吸、内分泌和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即“治疗”; 预防和处理麻醉与手术中发生的各种医疗意外和突发事件,即“复苏” 临床麻醉学=麻醉+监测+治疗+急救与复苏 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结果和要求 着眼于全身各个脏器病理生理的关联 借助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支持器官功能 监测、判断、治疗、挽救病人生命 封闭式管理的ICU; 多器官功能支持(MOST) 综合性ICU与专科性ICU并存 麻醉学科的特点 高风险 高端设备云集, 工作场所现代 人员众多,青年专家肩负重任,年轻而富有活力 突发事件多,工作相对被动 工作负荷与精神压力较大 与众多科室协同作战,是制约相关手术科室的”瓶颈” 知识面涵盖领域广,常常做”无名英雄” 麻醉的基本概念 (一)麻醉(anesthesia) 原意是指感觉或知觉的丧失,其后则指可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或者有创操作时不感到疼痛和不适的状态。 从19世纪40年代,约经历了近100年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 (二)临床麻醉(clinical anesthesiology) 从麻醉术迅速向麻醉学发展的阶段。(第二阶段) (三)麻醉与危重病医学(anesthesiolog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世纪50年代至今,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第三阶段) 第一节 麻醉学的发展简史(了解) 中国古代临床麻醉的发展 针刺镇痛——扁雀《内经》、《史记》 麻沸散 ——华佗(后汉) 洋金花、草乌、闹养花等——唐、宋、明、清 罂栗、古柯叶、莨菪 酒精、放血、压迫神经干 冷敷 近代麻醉学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麻醉:19世纪40年代算起,近100年的发展历程。 临床麻醉学(clinical anesthesiology):初步形成临床麻醉学的五大组成。 麻醉与危重病医学(anesthesiolog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一次作用要的飞跃,特别是近30余年的发展。 现代麻醉学的开始和发展 1846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牙医Morton于麻省总医院施行乙醚吸入麻醉 John Snow, the first anesthesiologist(1846) Machine of Inhalational anesthesia in 1847 Face mask(1847) 氟烷类吸入麻醉剂: 1956年——氟烷(halothane) 1959年——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 1972年——安氟醚(enflurane) 1981年——异氟醚(isoflurane) 1990年——七氟醚(sevoflurane) 1992年——地氟醚(desflurane) History of inhalation 静脉麻醉药 环己巴比妥——1932 硫喷妥钠 (thiopental sodium) ——1934 甲乙炔巴比妥(美索比妥,metho hexital)——1957 地西泮(diazepam)——1965 氯胺酮 (ketamine)——1970 依托咪酯 (etomidate) ——1972 咪达唑仑 (midazolam) ——1976 丙泊酚 (propofol) ——1983 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 (morphine)——1803 哌替定(度冷丁,dolantin)——1939 芬太尼 (fentanyl)——1960 舒芬太尼 (sufentanil) ——1974 阿芬太尼 (alfentanil)——1976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1991 肌松药 筒箭毒碱(tubocurarine)——1942 加拉碘胺(三碘季铵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