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第5章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或称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 古希腊城市是早期城市的典型。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这一时期是从罗马帝国消亡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期间,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衰落到再次出现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市”的色彩日益增强,这是中世纪城市与早期城市的一个显著差别。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欧洲在此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文艺复兴和新航线的开辟。后者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的崭新时期。 此阶段的城市化有着诸多特点。 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b.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 c.世界城市体系的出现;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当代西方学者将50年代以来的世界城市化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工业化。这一阶段的城市化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1、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比来看; 2、从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差异来看; 世界4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发展 2、戈特曼认为目前世界上6个大都市带 a.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b.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c.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d.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 e.英格兰大都市带; f.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以及正在形成的大都市带:美国西部沿岸大都市带,巴西南部沿海大都市带,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大都市带。 3、它们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 a.都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b.政治经济上的中枢作用; c.带状的空间结构; 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人们迁往市郊或外围地带,这一过程郊区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是一连串的连锁反映: 住宅 商业服务部门 事务部门 工厂 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里居住,加上国外移民的影响,众多城市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 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仍然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这种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生计城市化,这些人移入城市后,一部分进入内城贫民窟区,一部分居住在城市外缘的木屋区。 下图将对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迁移和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作以直观比较: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根据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包括前、后、中三个时期;近现代时期。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1、城堡----城市的萌芽,6座古城遗址: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安阳后岗、章丘子崖、寿光边线王; 2、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距今约3600年前的宫殿遗址,一般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 3、早期城市的功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的。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 1、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2、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出现,城市的经济功能较早期大大强化; 3、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 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 南方的城市发展水平逐渐赶上北方,这是本期城市发展的首要特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