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暴力问题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学校园暴力问题研究
陈 鹏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九小学校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校园暴力的内涵,并从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校园暴力的内容两个方面对其作出了分类,然后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分析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加强德育,加强校园管理和警校合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校园暴力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中学;校园暴力
Study on School Violence in Middle Schools
Abstract: First we d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school violence after which a classification of school violence will be finished from the aspects of its perpetrators and its content. After that, we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to school violence from teenagers themselves, their families as well as schools and the whole society. And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ill be offered to help solve the problem of school violence, such as the strengthening of moral education, campus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police station.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chool violence
引言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暴力已成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而近年来,我国的校园暴力呈日益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这种现象也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有效地控制校园暴力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我们将就校园暴力的内涵,种类,成因和解决对策做简要的探讨。
一、校园暴力的内涵
校园暴力一直是困扰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是一直令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和整个社会为之担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暴力?什么是校园暴力?国内外对于校园暴力概念的界定是否相同呢?
(一)关于暴力的本质内涵
约翰·伽尔通(Johen·Galtang)在20世纪对暴力有过一个概括性的描述:如果一个人如此受到影响,以致他的肉体和精神的完成小于他原本的可能,必定是暴力的存在[1] 邵守波.中学生的欺负问题及其干预研究[D].2004.4.。拉姆斯特(Ramster)把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暴力概念缩小为“肉体强力的投入”,并把暴力作为“侵犯行为”来描述,如果口头表达以构成侵犯的形式,则亦应包含在内[2] 汪琪.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D].2004.4.。我国《辞海》把暴力定义为:阶级斗争或政治生活中的强制力量;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的强暴行为[3]
[1] 邵守波.中学生的欺负问题及其干预研究[D].2004.4.
[2] 汪琪.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D].2004.4.
[3] 林福森.中学校园暴力研究[D].2004.4.
[4] 秦万山.烟台市高职院校校园暴力调查分析[D].2006.4.
(二)国外对校园暴力的界定
国外对于校园暴力的界定也并不统一,在美国,较有代表性的界定采用的是以校园为中心的界定模式,并且对于“暴力”作较为宽泛的理解。例如美国预防校园暴力中心将校园暴力定义为“任何破坏了教育的使命、教学的气氛以及危害到校方的预防人身、财产、毒品、枪械犯罪的努力,破坏学校治安秩序的行为。”[5]
[5] 戴宜生译:《美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第 4期.
(三)国内对校园暴力的界定
综观国内学者对校园暴力所作的界定,可以概括出两种代表性界定模式:以“校园”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模式和以“师生”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模式。实际上有很多研究者在对校园暴力作界定时都综合考虑了“校园”和“师生”这两个关键词,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
以“校园”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模式虽然也考虑侵害人、被害人等因素,但强调界定校园暴力应以学校为中心,具体来说又可分为“校园内暴力说”、“校园内及周边暴力说” 和 “校园被害人说”。 “校园内暴力说”强调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现象。这种观点为许多教育界人士所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