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2022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2.01
一、文言文(36分)
(一)默写(12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望着银杏树叶纷纷下落,小李赞美不已,小王却十分感伤。一旁的小张同学感叹道:你俩对同一景物的
感受截然不同,正如《岳阳楼记》中所写的:“,?”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11题(24分)
【甲】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游石湖小记(节选)
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是日,秋爽,伯美①、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②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
径而下。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孟阳、鲁生继至,并舟
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盖十年无此乐矣。(作者:李流芳,选自《嘉定李流芳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伯美:作者好友,与下文孟阳、鲁生同。②薇村:地名,后文中上方、郊台、茶磨均为山中地名。
6.[甲]诗的作者是。(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欣然起行()(2)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待月出,方命酒。
9.根据[乙]文与[丙]文内容,完成表格。(6分)
1
篇目时间目的地行为
[乙]文(1)(2)步于庭中、欣赏月色等
[丙]文是日石湖(3)、等
10.下列选项中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诗与[乙]文都写出了水的澄澈之美。
B.[甲]诗与[丙]文都写出了繁花烂漫之美。
C.三则诗文内容中都呈现了作者的行踪。
D.三则诗文所写到的观景季节各不相同。
11.根据三则选文表达的情感,将合适的选项填入相应的横线处。(6分)
A.知己之欢B.赏景之乐C.怀古之忧D.赋闲之郁
二、现代文(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16分)
网络流行语与思维
①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
当我们在说流行语的时候,流行语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活动。
②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当然有新鲜、活泼、接地气的优点,但由于网络传播极为快速,因而也存在三个明
显的缺点: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浮夸化就是追求夸张的语义表达,动不动就封“王”称“霸”,说
“神”道“仙”,语不惊人死不休。标签化就是把复杂的社会现实、复杂的人物事件,都粗线条地划分为
有限的类别。浅薄化就是不追求形义配合的深层语言趣味,而只进行形式上的浅加工,能夺人眼球就够了。
比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集美(姐妹)等等谐音梗,究其实质只是换了一个别字记音,和修辞中巧妙
的谐音双关不可同日而语。
③网络流行语的这些缺陷肯定会对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如果长期使用浮夸的流行语,就会养
成一种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用情感的宣泄来代替理性的明辨。对习惯使用网络语言的一代人来说,似乎
所有的东西都是被放大的,好像说出的任何话语都是加上一个感叹号的,都是以“哇哦”“哇塞”这样的
情绪表达出来的,但是对精微细腻的思想感情却缺少了识别和表达的能力。
④热衷于到处套用网络流行语,也很容易简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