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克林霉素不反良应调查.doc

发布:2017-03-16约2.1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院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调查 克林霉素自1970年在我国上市以来,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克林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增多,安全用药问题已受到高度重视(详见附表)。 克林霉素主要用于厌氧菌引起的腹腔和妇科感染,还用于敏感的革兰阳菌引起的如呼吸道、关节和软组织、胆道等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具有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泛、血药浓度高和无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等优点,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 克林霉素磷酸酯为化学半合成的克林霉素衍生物,它在体外无抗菌活性,进入机体后迅速水解为克林霉素而显示其药理活性。故抗菌谱、抗菌活性及治疗效果与克林霉素相同,但它的脂溶性及渗透性比克林霉素好,可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给药。 国外文献显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有: 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有腹绞痛、假膜性肠炎; 血液系统:偶可发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过敏反应:可见皮疹、瘙痒等; 肝、肾功能异常,如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黄疸等; 静脉滴注可能引起静脉炎;肌内注射可能引起局部疼痛、硬结和无菌性脓肿; 其他:耳鸣、眩晕、念珠菌感染等。 国内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报道有使用本品可能引起肾功能和血尿,另有极少数病例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过敏性紫癜、抽搐、肝功能异常胸闷、心悸、寒战、高热、头晕、低血压、耳鸣、听力下降等。 2012年6月28日,药监局召开会议特别强调应密切关注克林霉素临床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此,对我院克林霉素临床应用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我院主要有骨一科、骨二科、产科、五官科使用克林霉素抗感染;其次为急救中心、肿瘤科、神经外科、心内科;ICU、呼吸内科、胸外科、神经内科、儿科偶有使用; 骨二科克林霉素用法用量多为2支,bid;其余科室多为3支,qd,其中急救中心有少部分用法为bid;儿科用量较少,用法为qd; 12年6月18日急救中心上报1例,该患者使用克林霉素后10min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和胸闷; 12年2月有3例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克林霉素后出现恶心、呕吐,有1例口腔有金属味; 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克林霉素使用存在用法不合理的现象,发生不良反应多为一次性输注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浓度过高引起; 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后立即停用克林霉素,给予吸氧及补充体液,患者情况好转; 我院暂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存在安全隐患。 结合我院调查结果和国内克林霉索不良反应有关报道,现对其ADR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发生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在用药30min内出现者居多,说明克林霉素导致ADR出现时间较快,临床用约时应密切关注。 ADR临床表现类型以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反应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憋气、血压下降及呼吸闲难等,其中最为严重的一例在输液不到30min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紫绀,血压下降。 静脉滴注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途径。 建议临床医生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时,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严格按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包括用药次数和给药途径)使用,除必须静脉输液外,尽量选择口服或肌肉注射方式给药;静脉给药注意避免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浓度过高,应该严格按规定分2-4次给药(q12h~q6h)。老年人、儿童、肾功能不全等高危、特殊人群应慎用或在严格监护下使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尽快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4周以下的新生儿应禁用克林霉素;4周到4岁的儿童慎用;16岁以内少儿使用时,则须注意重要器官功能的监测。此外,有胃肠疾病或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假膜性肠炎患者;肝功能不全者;严重肾功能障碍者;有哮喘或其他过敏史者。这四类患者要慎用克林霉素。 临床药学室 2012-9-3 附: 时间 事件 后果 2004.12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发布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共596例,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318例(53%)和消化系统症状165例(28%) 2006.7 “欣弗事件” 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 原因是安徽华源违反规定生产,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该事件涉及15个省份,9人死亡,80人出现不良反应。 2009.03 SFDA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警惕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