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坑支护安全监理要点剖析.ppt

发布:2020-02-27约7.06千字共6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坑内抽水: 不会造成周边建筑物、道路等沉降问题,可以坑外高水位坑内低水位干燥条件下作业。但最后封井技术上应注意防漏,止水帷幕采用落底式,向下延伸到不透水层以内对坑内封闭。 坑外抽水: 含水层较厚,帷幕悬吊在透水层中。由于采用了坑外抽水,从而减轻了挡土桩的侧压力。 坑外抽水对周边建筑物有不利的沉降影响。 六、坑边荷载 1.坑边堆置土方和材料包括沿挖土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不应离槽边过近,堆置土方距坑槽上部边缘不小于1.2m,弃土堆置高度不超过1.5m。 2.大中型施工机具距坑槽边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支护情况、土质情况经计算确定。 规范规定“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土方开挖如有超载和不可避免的边坡堆载,包括挖土机平台位置等,应在施工方案中进行设计计算确认。 3.当周边有条件时,可采用坑外降水,以减少墙体后面的水压力。 4.重物距基坑边安全距离: 汽车不少于3m; 起重机不少于4m; 土方材料堆放不少于1.2m; 堆土高度不超过1.5m。 七、上下通道 1.基坑施工作业人员上下必须设置专用通道,不准攀爬模板、脚手架,以确保安全。 2.人员专用通道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其攀登设施可视条件采用梯子或专门搭设,应符合高处作业规范中攀登作业的要求。 八、土方开挖 1.所有施工机械应按规定进场经过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确认合格,并有记录。 2.机械挖土与人工挖土进行配合操作时,人员不得进入挖土机作业半径内,必须进入时,待挖土机作业停止后,人员方可进行坑底清理、边坡找平等作业。 3.挖土作业位置的土质及支护条件,必须满足机械作业的荷载要求,机械应保持水平位置和足够的工作面。 4.挖土机司机属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证。 5.挖土机不能超标高挖土,以免造成土体结构破坏。 坑底最后留一步土方由人工完成,并且人工挖土应在打垫层之前进行,以减少晾槽时间(减少土侧压力)。 九、基坑支护变形监测 1、基坑开挖之前应作出系统的监测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监测方法、精度要求、监测点布置、观测周期、工序管理、记录制度、信息反馈等。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破 坏 后 果 一级 支护结构破坏对基坑周边环境影响很严重 二级 支护结构破坏对基坑周边环境影响小,但对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影响严重 三级 支护结构破坏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室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2、基坑开挖过程中特别注意监测: (1)支护体系变形情况; (2)基坑外地面沉降或隆起变形; (3)临近建筑物动态。 3、监测支护结构的开裂、位移。 重点监测桩位、护壁墙面、主要支撑杆、连接点以及渗漏情况。 4、监测以能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场地目测检查为辅。 ? 5、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 6、监测的时间间隔,一层一天一次;二层以上,12小时一次。在开挖卸载急剧阶段,间隔时间不宜超过2天,其余情况下可延至3~10天。 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进行连续监测,每天1~4次。 十、作业环境 建筑施工的现场作业条件中,往往是地下作业条件被忽视,而地下作业条件通常比地面作业条件更复杂、苛刻。故坑槽内作业不应降低规范要求。 1、人员作业必须有安全立足点,脚手架搭设必须符合规范规定,临边防护符合要求。 2、交叉作业、多层作业上下设置隔离层。 垂直运输作业及设备也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检查。 3、深基坑施工的照明问题,电箱的设置及周围环境以及各种电气设备的架设使用均应符合电气规范规定。 十一、抢险加固 1、当基坑周边建筑物严重开裂、倾斜、下沉时,应立即疏散人员,补强加固或拆除。 2、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兆,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加固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