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节铝及其化合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例1] (2009·上海高考)镁和铝分 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 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 间(t)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 的 ( )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 [名师精析] 由关系式:Mg~H2,2Al~3H2,可知产生等量H2时,消耗Mg、Al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A项正确.二者质量之比为4∶3,摩尔质量之比为8∶9,反应速率之比为3∶2. [答案] A 金属与酸或碱反应的实质是金属失电子,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等于生成H2中的氢原子数,常用的方法有守恒法和平均值法(即求混合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1.将5.4 g Al投入200.0 mL 2.0 mol·L-1的某溶液中有氢气 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 ) A.HNO3溶液 B.Ba(OH)2溶液 C.H2SO4溶液 D.HCl溶液 答案:C 解析:5.4 g Al即为0.2 mol,200.0 mL 2.0 mol·L-1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0.4 mol,在A选项中硝酸与Al反应没有H2生成.在B选项中Al和Ba(OH)2反应是2Al+Ba(OH)2+2H2O === Ba(AlO2)+3H2↑,可以看出金属无剩余,是Ba(OH)2过量.在C选项中根据电子守恒,0.2 mol的铝可提供电子0.6 mol,而0.4 mol的硫酸可提供H+ 0.8 mol,Al不剩余. D选项中0.4 mol HCl提供0.4 mol H+,而0.2 mol Al需0.6 mol H+,Al有剩余. 2.有两种金属的混合物7 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放出标 准状况下H2 5.6 L,则混合物不可能的组合是 ( ) A.Zn、Fe B.Fe、Mg C.Mg、Zn D.Mg、Al . 答案:AD 解析:7 g金属生成0.25 mol H2,共转移0.5 mol电子.所以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7 g÷0.5=14 g,混合物组分的摩尔电子质量,其一必大于14 g,另一必小于14 g.选项中各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为Zn:32.5 g,Fe:28 g,Mg:12 g,Al:9 g,显然,不可能的组合是A、D. 1.“铝三角”是指Al3+、Al(OH)3和AlO 相互转化的三角关 系(如下图) -2 [例2] 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 A.6∶1 B.3∶1 C.2∶1 D.1∶2 [答案] D 3.向含有a mol氯化铝的溶液中加入含有b mol氢氧化钠的 溶液,生成沉淀的量可能是 ( ) ①a mol ②b mol ③a/3 mol ④b/3 mol ⑤0 ⑥(4a-b)mol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③⑤ 答案:C 4.把X溶液逐滴滴入Y溶液中,与把Y溶液逐滴滴入X溶液 中,所产生的现象不同的是 ( ) A B C D X BaCl2 NaOH NaOH FeCl3 Y H2SO4 AlCl3 MgCl2 NaOH 解析:若把NaOH滴入AlCl3生成白色沉淀,且随着NaOH的加入,沉淀量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量之后,再加NaOH溶液沉淀又溶解,直至消失;反之若把AlCl3滴入NaOH溶淀,开始因NaOH过量,而不能生成沉淀.其他选项次序颠倒时现象相同. 答案:B 铝盐、镁盐的混合物与强碱的反应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前几年高考考查较多.对于产物的探究从未考查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趋势应该更加注重在探究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例] (2011·佛山二次质检)某研究小组探究向MgCl2和AlCl3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及沉淀溶解的情况,实验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仪器与药品如下:过滤装置,烧杯,滴管,0.5 mol/L MgCl2、AlCl3各100 mL,0.1 mol/L NaOH溶液,1 mol/L盐酸. 探究一:实验开始时产生沉淀的成分 [假设一] 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沉淀是Mg(OH)2 [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 实验开始时产生的沉淀是Al(OH)3和Mg(OH)2 基于假设二成立,请利用下表完成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预期实验结论 探究二:何时产生氢氧化镁沉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