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 第三章 骨 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骨 格
一、骨格的定义
骨格:我们把决定形的构成和连接方式,形的空间分布、框架的编排,即形之间的结构形式称为骨格。
二、骨格的作用
1、固定位置 :确定每一单位基本形的具体位置,它能使基本形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和距离;
2、划分空间:将画面的整体面积划分成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空间单位,以便有效控制形的排列组合带来的律动与方向。
三、骨格的分类
(一)有规律性的骨格
是指平面构成中以严谨的数学逻辑为基础的骨格构成形式。有重复、渐变、放射三种。
重复骨格
在有规律性骨格中,将骨格的每一个单位的形状和面积作大小相等有秩序的移动获得的骨格形式称为重复骨格。
整齐的骨格效果
(1)宽窄变动-将骨格线的宽窄加以变动,形成骨骼各组的空间变化。
(2)方向变动-将垂直或水平的骨格线变成斜线。只改变其中一种线的方向,称为单元方向变动。而将两种线同时变动,称为双方方向变动。
(3)线质变动-是将水平、垂直的直线变为弧线、曲线等,称为线质变动。
(4)线质、方向、宽窄的混合变动。
(5)将骨格的单位或合M而一、或一分为M地联合与分离变动。
(6)将骨格线的水平线或垂直线,作分类的迁移的变动。
2、渐变骨格
渐变骨格是指骨格线严格的依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为标准,有规律的作宽窄和方向不同的渐次改变而获得渐变效果的骨格构成形式。
单元渐变骨格-一组线仍是等距离,而另一组线产生渐变。
(2)双元渐变骨格--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时产生渐变。
单元渐变骨格 双元渐变骨格
(3)分条渐变骨格--每一骨格单位之分条的宽窄渐变。双元的分条渐变,更为精细繁复。
3、放射骨格
许多植物的生长方式,如树木与花卉等等,常具有发射结构。所谓发光体都具有发射骨格。自然界的中心发射现象,只要留心观察,是很容易寻找的。
(1)离心式--由发射中心向四周发射。骨格线或直或曲,或弧线型,或发射线不连接,以及中心迁移与多发射。
(2)向心式--骨格线由各个方向朝中心迫近,其实它正是向离心式发射的反转而已。
(二)非规律性骨格
在平面构成里我们把那些较自由的构成骨格,(其中有些是由规律性骨格衍变而成,有些则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自由性),这些规律性不强或无规律可寻的骨格构成形式称为非规律性骨格。
1、半规律性骨格
2、近似骨格
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方向不完全相等,但有些近似,则称为近似的骨格。近似骨格没有重复骨格那种严谨性。其骨格的结构要在有作用性的骨格中,才能感到它的存在。
3、对比骨格
设计可以完全不靠任何规律性骨构成,因此骨的对比,实际上不依靠骨自身的规律,而是通过形象的编排方式,以及形与框架的空间关系来体现。
4、密集骨格
基本形不循严谨的骨格而作自由性的结集,有时趋于点,有时趋于线,或组织成面,这些不同方式的聚合,构成密集。
5、自由性骨格
它是骨格线将画面面积分割成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骨格单位,形成多元性的空间。基本形移出骨格单位便受到分割。这种骨格里,基本形不一定被固定在每一骨格单位中,且基本形的数目及方向在每一骨格单位中可做变化。但完成后的画面必须能显示出骨格线的存在。
(三)有作用性骨格
是指那些给予形体以准确的空间位置,并且能够使形体的出现完全受其骨格线控制的骨格构成形式。
(四)非作用性骨格
是指那些只给予平面构成中运用的形体以准确的位置,使形体的编排仅局限在骨格线的交叉点上的同时,并不严格决定形体的大小、占有空间;也不决定形体的方向;对形象或背景也不产生什么制约性影响的骨格构成形式。
(五)可见骨格
指在骨格形式中,那些骨格线本身就可以成为形象,并不一定要有其它形象填充,或者骨格线是作为可见的线与骨格内的填充形同时存在,并以联合的形式成为画面中统一的形体,这样的骨格形式被称为可见骨格。
(六)不可见骨格
不可见骨格是指在平面构成中运用的骨格线,只存在于感觉或概念中,而在实际创作出的作品上并不可以见到骨格构成形式。
设计实例
重复构成的诙谐(2007年Adobe设计成就奖)
来自2007年Adobe设计成就奖得主自由插画师Jrg Block的作品。
Jrg Block善于把作画对象重复使用,并平面构成为有趣的画作。
本章作业
骨格:重复骨格、渐变骨格、放射骨格随意选择或综合使用基本形:由几何图形构成基本形,或者是任意自然形态构成基本形,基本形的形状、大小须重复。
尺寸:25公分 X 25公分
范画图例:
重复骨格
渐变骨格
放射骨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