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乡村防控工作方案.pdf

发布:2024-05-10约2.2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施,指导乡村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

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

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等相关文件规

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党政牵头、乡村动员,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

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

疗”原则,做好乡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现、防控和应

急处置工作。

二、相关定义

(一)乡村。本方案中“乡村”是指街道办事处或乡镇

人民政府所辖的村和社区。

(二)乡村疫情划分

1.乡村未发现病例。指在乡镇居民中,未发现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1

2.乡村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乡村出现病例,是指在乡村居民中,出现1例确诊的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尚未出现续发病例。

暴发疫情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

地、一栋楼同一单元等)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病例间

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

可能性。

3.乡村传播疫情。指在乡村居民中,14天内出现2例及

以上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散发病例,或暴发疫情起数较多且规

模较大,呈持续传播态势。

(三)疫点、疫区的划分

1.疫点。如果乡村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将病例可能污

染的范围确定为疫点。原则上,病人发病前3天至隔离治疗

前所到过的场所,病人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

风不良的场所,应列为疫点进行管理。疫点一般以一个或若

干个住户、一个或若干个办公室、列车或汽车车厢、同一航

班、同一病区、同一栋楼等为单位。

2.疫区。如果出现了乡村传播疫情,可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将该社区确定为疫区。

(四)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

者:

2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

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

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

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

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

者及其陪护人员;

3.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

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

(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

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

触者接触的人员。

三、乡村防控策略及措施

(一)乡村未发现病例

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动员、健

康教育、信息告知、疫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

资准备等。

1.组织动员:乡村要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

作组织体系,以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干部、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

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

3

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

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

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充分了解

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

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

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口罩,避免接触动物

(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

3.信息告知:向公众发布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无

发热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发热患者

到发热门诊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就诊。每

日发布本地及本社区疫情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风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