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痉挛性斜颈临床路径课件.ppt

发布:2019-08-17约2.33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痉挛型斜颈肉毒素注射治疗 临床路径 内 容 概 述 特征: 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 肌肉: 主要为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 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 本病症以成年人多见 概 述 致病原因:不明 目前有副神经病变或血管压迫说、遗传说、外伤说、前庭功能失调说、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说五种 此外,精神因素、工作环境也是发病诱因 概 述 致病原因:有中枢性及外周性两种推测 中枢性病因可能是额顶部皮质萎缩、中脑被盖部损害或基底节等处病变或递质改变所引起 周围性病因可能是副神经受血管长期压迫产生局部脱髓鞘变,使离/向心纤维间产生短路,致异常冲动积累而产生头部肌肉收缩,但目前未被公认 概 述 分 型 旋转型:最常见,单侧胸锁乳突肌 分水平旋转、后仰旋转和前屈旋转 根据肌肉收缩的情况,又可分为痉挛和阵挛两种 后仰型:双侧斜方肌、头夹肌 前屈型:双侧胸锁乳突肌 侧挛型:常伴同侧肩膀上抬,单侧斜方肌、斜角肌 概 述 药物治疗: 包括多巴胺类药、多巴胺受体促效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短时多巴胺排除剂、抗胆碱能制剂等 肌肉松弛剂,抗抑郁药物---较少 康复治疗:针刺、理疗和推拿按摩 手术治疗:略 概 述 分 级:1级、2级、3级,程度递增 疗 效: 显效:基本恢复正常头位,成人不影响休息 有效:痉挛幅度变小 无效 :一次治疗在1周以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变 临床路径 目的: 规范化:患者、家属、医师、治疗师、护士各就各位 制度化:各司其职 可控化:住院费用、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痉挛性斜颈 诊断依据: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等 入路标准: 第一诊断符合痉挛性斜颈 存在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认知正常,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 临床路径 出路标准:围绕一般情况、第一诊断的转归 正常出路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注射局部无异常症状 斜颈症状明显好转 异常出路 其他疾病加重 患者或家属拒绝继续治疗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注意事项 肉毒素注射后再次评定,确认是否需要补充注射 补充注射,路径调整,时间延长0-1天 注射准备:取药、配药、准备急救药品 出现变异并分析原因,优化路径: 患者其他疾病出现或加重 精神情绪问题不再配合治疗 其他影响路径的问题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向 云 概 述 具体临床路径 注意事项 入院第1天 入院第2天 入院第3天 入院第4天 入院第5、6天 入院第7天 入院第1天 入院第2天 入院第3天 入院第4天 入院第5、6天 入院第7天 顺利入院、进行检查;患者理解治疗目的 预期目标 入院评估 心理、社会学评估 入院介绍、住院宣教 处置 护士 完成康复评定:分型、分级 明确康复治疗目标 处置 治疗师 内科、多巴胺类,降低肌张力、精神药物 药疗 接诊、开具入院医嘱 制定治疗目标、计划 完成医疗文书 处置 查体 三大常规、肝肾功、凝血、血脂、生化 ECG、胸片、EMG 检查 医师 入院第2天 入院第1天 入院第3天 入院第4天 入院第5、6天 入院第7天 患者病情平稳、康复治疗顺利开展 预期目标 疾病常识宣教 诊疗流程介绍 检查医嘱执行:抽血、检查等 处置 护士 完善相关评价 执行治疗计划:推拿、理疗、针灸、放松 处置 治疗师 指导药物应用 药疗 进行专科评价 确定/调整治疗计划 处置 二级医生查房 阅读化验结果,稳定病情 检查 医师 入院第3天 入院第1天 入院第2天 入院第4天 入院第5、6天 入院第7天 患者同意注射、康复治疗继续进行 预期目标 护士长查房 告知注意事项:放松、休息、时间安排等 处置 护士 执行治疗计划 反馈治疗效果,与医师沟通病情 处置 治疗师 指导药物应用 药疗 预约B超介入室 完善专科评价:确定注射前痉挛程度 优化治疗计划 处置 三级医生查房 与患者沟通病情:肉毒素注射 签署治疗同意书 检查 医师 入院第4天 入院第1天 入院第2天 入院第3天 入院第5、6天 入院第7天 注射过程顺利、安返病房,病情稳定 预期目标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观察注射局部情况:红肿、瘙痒等 处置 护士 当日禁做局部按摩、推拿 安静休息、注意防水 处置 治疗师 同前 药疗 B超引导下肌肉定位:防水笔 肉毒素注射治疗:略 处置 注射前稳定生命体征:测定 痉挛肌肉检查:坐位、卧位 检查 医师 入院第5、6天 入院第1天 入院第2天 入院第3天 入院第4天 入院第7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