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3.1 SQL概述 3.2 学生—课程数据库 3.3 数据定义 3.4 数据查询 3.5 数据更新 3.7 小结 3.1 SQL概述 3.1.1 SQL的产生与发展 3.1.2 SQL的特点 3.1.3 SQl的基本概念 3.1 SQL概述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SQL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 几乎所有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都支持SQL,许多软件厂商对SQL基本命令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充和修改 SQL已成为数据库领域中的主流语言 3.1.1 SQL的产生于发展 SQL语言最早称为Sequel,是Boyce和Chamberlin1974年提出的。 Sequel不断发展,并更名为SQL由于SQL,功能丰富,语言简洁,使用灵活,倍受用户和业界欢迎,被众多计算机公司和软件公司所采用。 1974年由Boyce和Chamberlin提出,在IBM公司的System R上实现。 1986年被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批准为关系数据库语言的美国标准。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这一标准 自SQL-92以来,SQL标准的规模开始变大(SQL-89标准大约120页,SQL-92标准超过620页,而SQL-99标准多达1700页)。 目前,大多数商品化DBMS支持SQL-92主要部分(初级标准和部分中、高级的标准),并在其他方面有一些扩展。 SQL-99扩充太快,过于庞大,DBMS开发商对实现SQL-99似乎不太积极。 本书关于SQL的介绍主要基于SQL-92 3.1.1 SQL的产生与发展(续) 标准 大致页数 发布日期 SQL/86 1986.10 SQL/89(FIPS 127-1) 120页 1989年 SQL/92 622页 1992年 SQL99 1700页 1999年 SQL2003 3600页 2003年 从内容上看,页数逐渐增多,从单个文档扩充到多个文档 从功能上看,从SQL92开始,已经扩展了一系列开放部分,如SQL调用接口,SQL永久存储模块;从SQL99开始扩展为框架、SQL基础部分、SQL调用接口、SQL永久存储模块,SQL宿主语言绑定,SQL外部数据的管理和SQL对象语言的绑定等 3.1.2 SQL的特点 一、综合统一 二、高度非过程化 三、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四、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五、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一、综合统一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数据库支持的数据语言来实现的 非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的数据语言一般分为: 模式数据定义语言(Schema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模式DDL) 外模式数据定义语言(Subschema DataDefinition Language,外模式DDL或者子模式DDL) 数据存储有关的描述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 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 定义模式、外模式、内模式和进行数据的存取与处置 用户数据库投入运行后,如果需要修改模式,必须停止现有数据库的运行,转储数据,修改模式并编译后再重装数据库,十分麻烦 一、综合统一(续) SQL级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的功能于一体,语言的风格统一,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 定义关系模式,插入数据,建立数据库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更新 数据库重构和维护 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 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 用户数据库投入使用后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模式,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关系模型中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都为关系,这种数据结构的单一性带来了数据操作符的统一性 SQL中插入仅用INSERT即可 DBTG中插入分为STORE和CONNECT两种 二、高度非过程化 非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纵语言是“面向过程”的语言,用“过程化”语言完成某项请求,必须指定存取路径 SQL进行数据操作,只需要提出“做什么”即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