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docx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其实,这是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世界卫生组织给人的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我今天主要从心理健康来说。
5.12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汶川”发生了多年以来,憾见的特大自然灾害!震憾亚洲、震
憾中国、更震憾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瞬息的时光,夺去数万名汶川同胞的生命、伤及到数十万名汶川同胞的肢体、带给数百万汶川同胞的受灾!摧毁了他们的家园,更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及大痛苦!政府积极大力组织人员赴往灾区,奋战抢险在
第一线,不顾一切代价救助受伤的同胞,地方人民群众也力所能及地为灾区献一份力、献一份爱心!灾后重建工作落实,但是许多人走不出灾后的阴影。一位80岁的婆婆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外伤,但是在同年16日中午,她突然抽搐,浑身发硬,嘴里不断地说:“地震了,地震了……”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因素危害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连杀四位同学,
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爱拿他来戏耍,开他玩笑,让他在很多时候下不了台,所以,他怀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发生争执,他随即凶残杀死了四位同学,其中还有一位与自己平时关系很不错的同学。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没有能够处理好身边的烦恼。如果他的心理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我想,这些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有排除自己的烦恼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学不进去。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方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许多中学生中却出现厌学情绪,并且日益严重。我就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和学生逆反心理进行浅谈。
一、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和危害。
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有冷漠态度,甚至厌恶与学校、学习有关的一切的不良心理现象。厌学情绪在中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兴趣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去班级上课,经常借整理内务或看病为由故意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课;即使是到班级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愿意听课,往往是走神、睡觉,甚至是捣乱,严重扰乱课堂纪律,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对一切学习活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置之.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是顶撞、打骂老师.
二、初中生厌学情绪的成因。
中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既受外在的客观因素如
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的影响,也受中学生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客观因素
1、社会原因
如社会上金钱至上主义的影响,传媒中不健康内容的传播,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不良之风,腐败现象的滋生等,造成中学生成长的不良社会环境。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模仿和心理感染的社会心理机制在青少年团体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社会上出现的那些不良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导致他们出现厌学现象。
2、家庭原因
家长注重智育学习,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很少甚至没有去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忽视与孩子的感情交流,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或对青春期的交往横加干涉或方法粗鲁,使学生与家长无共同语言,产生心理隔膜,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学生的心理及精神上无法达到愉快与满足,于是压抑对立逆反心理产生。
3、学校因素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