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危化品生产主要负责人24.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危险化学品生产
一、判断题 (每题1分、共50题50分)
1、 压力保养适用于停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锅炉。()
2、 除有特殊需要外,有毒介质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不得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
3、 安全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对安全生产起不了重要作用。()
4、 静电屏蔽可以消除静电电荷。( )
5、 企业无论用工方式如何,都应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
6、 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油疹及氯痤疮、皮肤黑变病、皮肤溃疡、角化过度及皲裂等。( )
7、 生产单位出厂的危险化学品,其包装上必须加贴标准的安全标签,出厂的非危险化学品可以没有标志。()
8、 参与化工装置试车人员可以边培训,边参与试车。()
9、 生产性噪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
10、 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
11、 工作时醉酒导致伤亡的,也可以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
12、 热态启动指新装、改装、修理、停炉待用等锅炉的生火启动。( )
13、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规定进口企业应当在首次进口后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
14、 由于着火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如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火灾,具有向上蔓延快、横向蔓延慢的特点,因此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
15、 应急救援抢险人员应根据事先拟定的抢险方案,在做好个体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排除险情,要严格避免次生和衍生事故的发生。()
16、 决定爆炸品敏感度的外来因素,有温度、杂质、结晶、密度等。( )
17、 隐患是人机环境系统安全品质的缺陷。( )
18、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覆盖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各阶段的计划,既预案的启动、应急、救援、事后监测与处置等各个阶段。( )
19、 压缩气体如正丁烷、乙炔等发生着火时,应迅速灭火,然后切断气源。()
20、 表述化学品的危害和效应是:危险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等信息。()
21、 口对口人工呼吸前,应先保持气道通畅,此时严禁用枕头垫在伤员头下。( )
22、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
23、 班组是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
24、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他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25、 防止反应釜的跑、冒、滴、漏,特别是防止有害、易燃介质的泄漏,选择合理的密封装置十分重要。( )
26、 通风除尘设施无法达到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的粉尘作业场所,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工作服、头盔、呼吸器、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加强通风除尘设施的维护检修。( )
27、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应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从业人员数量编制岗位操作安全规程。()
28、 重氮化反应的主要火灾危险性在于所产生的重氮盐,特别是含有硝基的重氮盐。( )
29、 重质油品油罐内蒸发的油品蒸气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浓度,遇到火源,可能在罐内发生爆燃。()
30、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共设主标志11种和副标志16种。()
31、 心脏复苏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式。( )
32、 计量、测温和取样作业完后,要盖好作业孔,用棉纱(布)擦净器具,禁止使用化纤物。()
3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
34、 易燃液体、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性物质混合储存。()
35、 发生硫化氢中毒时,救(监)护人员应佩戴上适用的防护用具,立即将中毒人员脱离危险区,到上风口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并送达有条件抢救的医疗单位,同时通知气防站和有关单位。()
36、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
37、 电光性眼炎是紫外线过量照射所引起的急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常发生于电焊、气焊、氧焰切割、电弧炼钢,以及使用弧光灯、水银灯、紫外灯的作业场所及岗位,其中以电焊工最多见。()
38、 化工装置安全试车时,涉及重大危险源和易燃、易爆、易中毒及严重噪音污染等危害的化工装置试车前,建设(生产)单位应按有关规定要求,以适当方式向周边企业和居民区进行危害告知。( )
39、 常压的容器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贮存压缩气体和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