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基基础计算书.docx

发布:2020-02-21约1.13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1.天然地基 (1)?持力层选择,基础底面标高。 (2)?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3)?底层柱下端内力组合设计值(可以用平面图代替)。 (4)?基础底面积计算、地基变形计算 应归纳总底面积,总垂直荷载设计值,供校对用。 (5)?基础计算书:冲切、抗剪、抗弯计算。 2.复合地基 (1)?静载试验值。 (2)?承载力设计值计算与选用值。 (3)?、(4)、(5)同天然地基。 3.桩基 (1)?结构计算,取出柱底内力; (2)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计算(分别按钻孔计算) (3)?桩数计算?;总桩数,总荷载设计值。 (4)?静载试验分析,桩位调整。 (5)?承台设计计算(冲切、剪切、抗弯) 六、地下室计算 1.荷载计算 2.内力分析:侧板、底板。 3.配筋原则 (1)?强度控制顶板。 ? ? ? (2)?裂缝控制,结构自防水底板、周边墙板。 七、电算部分 1?结构设计总信息 2?周期、振型、地震力 3?结构位移 4?轴压比与有效计算长度系数简图 5?各层楼面及墙、梁荷载 6?各层平面简图 7?各层配筋简图 8?层超筋超限输出信息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 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 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 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 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 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 ? ? ? 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 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 ≥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板缝应大 于?60。整浇层厚?50,?配双向?φ6@250,?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 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 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 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 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 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 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 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 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 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 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 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 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 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 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 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 ? ? ? 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 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 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 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 现浇挑板阳角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