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危孕产妇识别、筛查、管理及转诊.ppt

发布:2023-03-24约4.34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危孕产妇的管理 (筛查、上报、监护、转诊及治疗) ;高危孕产妇的概念: 高危孕产妇是指凡妊娠期因某种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除上述病理因素以外扩大到社会、经济、交通、文化的影响因素等。 ;高危孕产妇管理的目的: 尽早筛查出具有危险因素的孕妇,及早给予干预和治疗,不断提高高危妊娠管理的“三率”(高危妊娠检出率、高危妊娠随诊率、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生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 ; 高危孕产妇的发生率;15%的活产会出现主要产科并发症 40%怀孕妇女会出现并发症 15%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产科急救服务的可得性是在两小时的半径内,高危孕产妇及时得到合适的医疗救助是关键。研究发现: 产后出血抢救时间是2小时内 产前出血的抢救时间是12小时内 子宫破裂抢救时间是1天内 子痫抢救时间是2天内 滞产抢救时间是3天内 产褥热抢救时间是6天内 超过这些时间,抢救就难以成功。 可见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转诊和救治非常重要;高危孕产妇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表;制定统一的高危孕产妇及危重孕产妇首诊负责制: 为尽量避免危重症孕产妇滞留和延误转诊导致孕产妇死亡情况的发生。凡是孕产妇,在任何医疗保健机构都要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孕产妇。发现高危孕产妇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因医疗条件及设施限制,需转诊的,首诊医师按《高危孕产妇转诊护送制度》及时转诊。 ;实行高危孕产妇及危重孕产妇首诊负责制;早期筛查高危孕产妇;早期识别筛查高危的工作要求; 第二步:初步筛查确定高危孕产妇 询问病史(流产情况、孕产史、现病史、过去病史、遗传史、服药史、接触史、手术史等)、 体格检查(年龄、身高、体重、有无畸形、血压、有能力的做产科专科检查和内科疾病检查、无能力的建议到医疗保健机构检查)、排查社会、经济、文化、交通因素(如贫困、文盲或半文盲、丈夫长期不在家、距医院路程超过1小时、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等。如有异常因素,即可确定高危并评分,建立高危孕产妇管理档案(高危孕产妇登记簿、高危监护卡),并标示。 其次,接受本地医院或妇幼保健院反馈确定的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并建立高危孕产妇管理档案。;产科人员工作要求: 1、在孕早期、中期、晚期,对前来就诊孕产妇补充建立《母子保健手册》,进行孕期随访检查,并做好记录。 2、要详细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内、外、妇科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有条件的进行血型、尿常规、肝功能、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实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需要时做B超、心电等相关辅助检查。系统地筛查确定高危孕产妇,并登记评分。;附件2: 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 ;;四、高危孕产妇报告管理: 发挥三级保健网的作用,村级发现高危孕妇及时报告并转送到卫生院,卫生院负责全乡的高危孕妇的管理,并把10分以上的高危孕妇及时上报县妇幼保健院,县妇幼保健院对高危孕妇进行动态管理;危重症随时上报。县级医疗机构同乡级卫生院上报。 ; ;五、高危孕妇监护及联系管理: 1、高危孕产妇监护及联系由辖区妇幼保健人员负责监护和联系,产科医生负责预约、处理和随访检查工作。 2、加强医疗与保健的密切联系,各级产科人员对所有筛查出的高危孕妇当天报给本院妇幼保健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对一般高危在24小时内上报妇幼保健院,危重随时上报。妇幼保健院成立高危孕产妇专家组,负责分析讨论高危孕产妇危险因素,确定治疗方案和监护措施,并将高危孕产妇监护要点返回各辖区责任医生。 3、妇幼保健人员要定期下村巡回检查、追访和监护高危孕妇,对所有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严重产科合并症的孕产妇,统一转送到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或急救中心,有专人负责接诊。 ;高危孕妇监护及联系管理流程图;六、危重孕产妇转诊护送 转诊时要使用《危重高危孕产妇转诊单》(详见附表2),转运的医务人员和接诊人员应有在转运途中具有初步急救的能力。下级医院必须在识别出高危后,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上转,不能等病情危重时才转,上级转诊医院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指导正确处理方法。 ;危重孕妇护送转诊流程图;;?? 危重孕产妇的转诊工作要求 ;(二)危重孕产妇的转诊工作要求;发现孕期的危重孕产妇要及时向乡卫生院报告并直接向“产科急救中心”转诊。 偏远或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力转运产妇+电话与急救中心联系派救护车。 尽量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如担架救护队的方法。;2、市乡(镇)医疗保健机构: ;规范危重孕产妇三级转诊程序 ;2、市乡(镇)医疗保健机构;及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