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之——发动机基本知识.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汽车发动机之——发动机基本知识第1页/共50页第2页/共50页1.1 概述一、分类1.按所用燃料分:汽油机、柴油机第3页/共50页1.1 概述2. 按冲程分:四冲程式和二冲程式第4页/共50页1.1 概述3.按冷却方式分:水冷式和风冷式第5页/共50页1.1 概述4.按气缸数目分: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第6页/共50页1.1 概述5. 按气缸排列方式分:单列式和双列式(V型)。第7页/共50页1.1 概述6.按进气状态分:增压和非增压第8页/共50页1.1 概述7.按活塞运动方式分: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第9页/共50页1.1 概述 目前,应用最广、数量最多的汽车发动机为水冷、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其中汽油机用于轿车和轻型客、货车上,而大客车和中、重型货车发动机多为柴油机。少数轿车和轻型客、货车发动机也有用柴油机的。以风冷或二冲程活塞式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为数不多。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就不再有以二冲程活塞式内燃机为动力的轿车了。第10页/共50页1.1 概述二、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第11页/共50页1.1 概述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术语7.气缸总容积1.工作循环2.上、下止点8.压缩比3.活塞行程4.气缸工作容积5.内燃机排量6.燃烧室容积第12页/共50页1.1 概述1. 工作循环每一个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过程,即由进气、压缩、做功、排气4个过程组成的循环称为发动机的工作循环。第13页/共50页1.1 概述2.上、下止点 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为上止点;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近处为下止点。第14页/共50页1.1 概述3.活塞行程: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一般用s表示。对应一个活塞行程,曲轴旋转180°。第15页/共50页曲柄半径1.1 概述4.曲柄半径曲轴旋转中心到曲柄销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曲柄半径,一般用R表示。通常活塞行程为曲柄半径的两倍,即s=2R 。第16页/共50页1.1 概述5.气缸工作容积上、下止点间所包容的气缸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第17页/共50页1.1 概述6.内燃机排量内燃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内燃机排量。第18页/共50页1.1 概述7.燃烧室容积 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面以上气缸盖底面以下所形成的空间称为燃烧室,其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也叫压缩容积。第19页/共50页1.1 概述8.气缸总容积气缸工作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和为气缸总容积。第20页/共50页1.1 概述9.压缩比 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 。 压缩比的大小表示活塞由下止点运动到上止点时,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的程度。压缩比越大,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和温度就越高。第21页/共50页1.2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一、../汽车构造%20陈家瑞/第一篇%20汽车发动机/第一章%20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swf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首先必须进气,把可燃混合气(或新鲜空气)引入气缸;然后将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或新鲜空气)压缩,压缩接近终点时点燃可燃混合气(或将柴油高压喷入气缸内形成可燃混合气并引燃);可燃混合气着火燃烧,膨胀推动活塞下行实现对外作功;最后排出燃烧后的废气。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把这四个过程叫做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工作循环不断地重复,就实现了能量转换,使发动机能够连续运转。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圈(720°),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四次的发动机,称为四冲程发动机。第22页/共50页上止点下止点1.2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进气行程 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此时排气门关闭,进气门开启。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气缸容积逐渐增大,气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并在气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第23页/共50页上止点下止点1.2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压缩行程 进气行程结束后,曲轴继续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这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随着活塞移动,气缸容积不断减小,气缸内的混合气被压缩,其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第24页/共50页上止点下止点1.2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3.作功行程 压缩行程结束时,安装在气缸盖上的火花塞产生电火花,将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点燃,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燃烧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压力和温度迅速升高。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活塞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连杆推动曲轴旋转作功。这时,进、排气门仍旧关闭。第25页/共50页上止点下止点1.2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4.排气行程 排气行程开始,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此时膨胀过后的燃烧气体(或称废气)在其自身剩余压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