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使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
合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虹吸式屋面
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安装及验收、维护。
1.0.3?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由虹吸式雨水斗、管材(连接管、悬
吊管、立管、排出管)、管件、固定件组成。各组件的质量应符合各
自产品标准的要求。
1.0.4?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必须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施工,变更
设计必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
1.0.5?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安装及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虹吸式屋面雨水水系统?siphonic?drainage?systems?of?roof
按虹吸满管压力流原理设计、管道内雨水的流速、压力等可有效控
制和平衡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一般由虹吸式雨水斗、管材(连接
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管件、固定件组成。
2.0.2?虹吸满管压力流?full-bore?flow
水充满管道(可有适量掺气)、水流运动可用不可压缩流体的伯努利
(Bernoulli)方程描述、管道中有明显负压的一种流态。
2.0.3?虹吸式雨水斗?siphonic?roof?outlet
用于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雨水斗。它具有气水分离、防涡流
等功能。其斗前水深可有效控制,当斗前水位稳定达到设计水深时,
系统内形成虹吸满管压力流。
2.0.4?连接管?spigot?pipe
虹吸式雨水斗至悬吊管间的连接短管(又称尾管)。通过改变连接管
的管径、长度,可调节雨水斗的进水量和系统的阻力。
2.0.5?悬吊管?hanged?pipe
悬吊在屋架、楼板和梁下或架空在柱上的雨水横管。
2.0.6?溢流口?overflow
当降雨量超过系统设计排水能力时,用来溢水的孔口或装置。
2.0.7?溢流系统?overflow?systems
排除超过设计重现期雨量的雨水系统。溢流系统可以是重力系统或
虹吸系统。溢流系统不得与其他系统合用。
2.0.8?固定件?fastening?system
用于固定水平管和立管的装置。固定件具有吸收管道振动、限制管
道因热胀冷缩导致的位移、避免管道因悬挂受力而变形,以及不影
响管道水平受力等作用。
2.0.9?过渡段?transition?section
水流流态由虹吸满管压力流向重力流过渡的管段。过渡段设置在系
统的排出管上,为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水力计算的终点。在过
渡段通常将系统的管径放大。
3、系统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系统设计时采用的设计降雨历时、设计降雨强度、屋面汇水面
积、设计雨水流量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
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3.1.2?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
重要程度、汇水区域性质、气象特征等因素确定。对一般建筑物屋
面,其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2~5?年;对重要的公共建筑物屋面、生
产工艺不允许渗漏的工业厂房屋面,其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的重
要性和溢流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不宜小于?10?年。
注:大型屋面的设计重现期宜取上限值。
3.1.3?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雨水斗应采用经检测合格的虹吸式
雨水斗。
3.1.4?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计算参数应与所采用系统组件的参
数相一致。
3.1.5 对汇水面积大于?5000m2?的大型屋面,宜设置不少于?2?组独立
的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3.1.6?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设溢流口或溢流系统。虹吸式屋面
雨水排水系统和溢流口或溢流系统的总排水能力,不宜小于设计重
现期为?50?年、降雨历时?5min?时的设计雨水流量。
3.1.7?不同高度的屋面、不同结构形式的屋面汇集的雨水,宜采用独
立的系统单独排出。
注: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一套系统时,应经计算确保每个雨水斗
均同时保持虹吸满管压力流流态。
3.1.8?当其他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管道接入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时,应有确保虹吸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措施。
3.1.9?与排出管连接的雨水检查井应能承受水流的冲力,应采用钢筋
混凝土结构或消能井,并宜有排气措施。
3.2?管道布置和敷设
3.2.1?悬吊管可无坡度敷设,但不得倒坡。
3.2.2?管道不宜敷设在建筑的承重结构内。因条件限制管道必须敷设
在建筑的承重结构内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对建筑的承重结构产生影
响。
3.2.3?管道不宜穿越建筑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当受条件限制必须穿越
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2.4?管道不宜穿越对安静有较高要求的房间。当受条件限制必须穿
越时,应采取隔声措施。
3.2.5?当管道表面可能结露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