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司IPD产品开发流程指南-知识讲义.docx
华为公司IPD产品开发流程指南知识讲义
一、概念阶段:明确方向,奠定基础
在概念阶段,华为产品开发团队(PDT)围绕市场需求,评估产品机会是否与公司战略一致。主要任务包括:
1.客户需求分析:形成客户需求规格说明书,明确产品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关键要素。
2.多方案选择:综合分析技术路径的可行性,从成本、可生产性、可测试性等角度选择最优方案。
3.快速评估与决策:评估产品机会的吸引力及对公司战略的契合度,制定初步业务计划。
关键输出:业务计划书、产品包需求规格说明书。
评审点:概念决策评审(CDCP),由IPMT(集成组合管理团队)决定项目是否继续推进。
二、计划阶段:细化方案,资源准备
计划阶段的核心是将概念阶段的假设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并为后续开发奠定基础。主要任务包括:
1.需求分解:将客户需求映射为功能需求和技术需求,明确各模块的规格定义。
2.资源规划:制定详细的资源配置计划,包括人员、物料、资金等。
3.技术评审:通过TR2和TR3技术评审,确保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4.商业计划:分析产品开发的财务可行性,明确盈亏平衡点。
关键输出:详细的产品开发计划、设计规格说明书、资源分配计划。
评审点:计划决策评审(PDCP),由IPMT决定是否进入开发阶段。
三、开发阶段:从设计到集成
开发阶段是产品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关键阶段,涉及详细设计、功能验证和系统集成。主要任务包括:
1.详细设计:完成各模块的详细设计,确保与系统结构方案一致。
2.功能验证:对各模块的功能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3.系统集成:将各模块集成到产品系统中,并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4.制造工艺开发:设计并验证新产品的制造工艺,确保可生产性。
关键输出:工程规格说明书、功能验证报告、集成测试报告。
注意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的稳定性,避免频繁更改;注重模块测试的全面性,降低开发风险。
四、验证阶段:确保质量,迈向市场
验证阶段旨在通过严格的测试,确保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并达到发布标准。主要任务包括:
1.内部测试:完成硬件/软件的压力测试、一致性测试和认证测试。
2.性能优化:根据测试结果优化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3.专业认证:获得必要的行业认证,为市场推广做好准备。
关键输出:测试报告、认证证书。
评审点:可获得性决策评审(ADCP),由IPMT决定是否进入发布阶段。
五、发布阶段:准备量产,推向市场
发布阶段标志着产品从开发阶段进入商业化阶段。主要任务包括:
1.量产准备:完成生产线调试,确保产品可大规模生产。
2.市场推广:制定销售与营销计划,开展市场推广活动。
3.盈亏计划: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价格策略,确保产品盈利。
关键输出:量产计划、市场推广方案、盈亏分析报告。
评审点:早期销售决策评审(EDCP),评估是否具备早期销售条件。
六、生命周期管理阶段:监控与退出
生命周期管理阶段覆盖产品从上市到退市的整个过程,主要任务包括:
1.营销与销售监控:跟踪产品销售情况,优化营销策略。
2.生产与服务支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提供售后服务。
3.退出决策:根据市场反馈和公司战略,决定是否停止销售、生产或服务。
关键输出:生命周期管理计划、退出决策报告。
评审点:生命周期决策评审(LDCP),评估是否进入退出阶段。
七、华为IPD流程的七个关键评审点
1.概念决策评审(CDCP)
在概念阶段结束时进行,PDT团队需向IPMT报告初始业务计划,包括市场机会、技术可行性、财务预测等内容。IPMT基于这些信息决定项目是否值得继续投入。
2.计划决策评审(PDCP)
计划阶段结束时,PDT需向IPMT展示最终的业务计划和决策合同。此阶段重点在于验证计划假设的可行性,并确保资源分配合理。
3.可获得性决策评审(ADCP)
在开发阶段完成后,PDT需向IPMT报告产品的内部测试结果和制造准备情况。IPMT评估产品是否达到可发布状态,并决定是否继续投入。
4.早期销售决策评审(EDCP)
在产品正式发布前,PDT需评估是否有必要进行早期销售,并判断是否具备早期销售的条件。此评审点有助于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5.发布决策评审(RDCP)
在发布阶段,PDT需向IPMT报告产品发布计划,包括量产准备、市场推广策略等。IPMT基于这些信息决定是否正式启动产品发布。
6.停止销售决策评审(EOMDP)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当市场需求下降或公司战略调整时,PDT需向IPMT报告停止销售的建议。IPMT评估建议的合理性,并决定是否停止销售。
7.停止服务与支持决策评审(EOSDP)
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PDT需向IPMT报告停止服务与支持的建议。IPMT评估建议的合理性,并决定是否停止服务与支持。
八、华为IPD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