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乳腺癌复发病历讨论病例汇报.pptx

发布:2024-08-05约1.81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历汇报材料

;患者曲**,女,38岁,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5月,加重1月”于2017.04.05入院,查体:腰骶部左侧有压痛,腰椎活动受限,左侧髋关节活动受限,“4”字实验阳性,左下肢不能主动活动,牳趾背伸肌力正常,左侧膝腱反射活跃,左侧跟腱反射减弱,Babinski征阳性。

既往史:2009年因“子宫肌瘤”手术治疗。

个人史:无特殊。

月经、婚育史:初潮13岁(3-5/30)2017.03.09,月经规律,26岁结婚,妊娠2次,流产2次。;CT示:腰骶椎及双侧髂骨、左侧股骨见多发斑片、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30-51HU,边界不清,以左侧为甚。;全身骨显像:头颅骨、左侧胸锁关节、胸骨、T10椎体、左侧第3后肋、右侧第7、9后肋、左侧骶髂关节、左侧髂骨、骶骨、左侧髋臼骨、左侧股骨近端放射性异常浓聚。;影像学提示多发骨转移瘤;乳腺彩超:右乳2点探及30mm×30mm大小的低回声结节,其内回声不均,未见明显散在钙化灶;边界欠清,呈毛刺状。

CT:右侧乳腺内见类圆形致密影,大小约2.19cm×2.53cm,右侧腋窝内见多发增大淋巴结。骨窗示:胸5、8、9,腰3、4、5及骶1、2、3,右侧第九肋骨,左侧髋臼、股骨颈均见骨质破坏。双肺未发现明显转移灶。

颅脑MR未发现明显转移瘤表现。

乳腺肿瘤标记物:CEA13.79U/L,CA125201.7U/L,CA153159.1U/L

碱性磷酸酶:110U/L

;根据临床资料,诊断:1、乳腺癌(右侧,cT2N1M1)2、全身多处骨转移。

初诊即为转移性乳腺癌(IV期乳腺癌)。;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

吴世凯教授远程会诊:患者年轻女性,左下肢疼痛明显,查体左侧髋关节活动受限,“4”字试验阳性,左下肢不能主动活动,应快速控制患者症状,建议给予TX方案解救化疗6-8周期,每月给予“唑来膦酸”治疗骨相关事件。

;

2017.04.14-2017.09.19给予TX(多西他赛75mg/m2d1,卡培他滨1.5gbid*2周)方案联合化疗8周期。

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活动改善。

;4.10第1周期化疗前30*30mm;4.10第1周期化疗前9*9mm;

;全身骨扫描对比;

下一步如何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17;根据指南及共识推荐,建议患者卵巢抑制+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

患者拒绝行卵巢切除术,故给予格舍瑞林+来曲唑(弗隆)内分泌治疗。;2017.11.2324*17mm;超声腋窝淋巴结变化;

;乳腺肿瘤标记物变化图;根据指南及共识推荐,建议患者卵巢抑制+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

患者拒绝行卵巢切除术,故给予格舍瑞林+来曲唑(弗隆)内分泌治疗。;7.30徐兵河教授会诊:继续内分泌治疗(卵巢切除更好),2月后复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每月唑来磷酸。;2018.10.22重新乳腺肿物穿刺,(右乳12点)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免疫组化结果示:ER(+,98%强阳),PR(-),Her-2(+),Ki-67(+,13%-15%)。

换用戈舍瑞林+氟维司群。;2018.10.22重新乳腺肿物穿刺,(右乳12点)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免疫组化结果示:ER(+,98%强阳),PR(-),Her-2(+),Ki-67(+,13%-15%)。

换用戈舍瑞林+氟维司群。;2018.8.2326*17mm;超声腋窝淋巴结变化;CT(2019.03.15)右侧乳腺内见类圆形致密影,较前(2018.06.06)变化不明显,周围局部组织增厚。右侧腋窝增大淋巴结影,短径约1.3cm。双肺见散在条索状高密度影。左侧肱骨、右侧肩胛骨、右侧第7、9肋骨、部分胸椎均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改变,较前变化不明显。;讨论:

1、患者肿瘤原发灶呈增大趋势、肿瘤标记物持续升高,是否继续内分泌治疗,还是再给予细胞毒药物?

2、若是继续内分泌治疗,是否加用CDK4/6抑制剂或mTOR抑制剂?

3、卵巢切除?or继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感谢各位的聆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