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记录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过程记录册
题 目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
学院名称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XX
XX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名称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题目来源 □教师科研 □社会实践□实验室建设 其它 题 目 类 型 □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
□设计开发 □其它 选题背景及目的 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性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它直接动摇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干扰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导致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不能得到很好地应用。因此,努力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算化系统在我国已从当时的萌芽阶段发展到现在的相对成熟阶段,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会计工作带来巨大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加大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难度,使得人们对于由电算化会计系统产生的一系列的信息的质量感到担忧,甚至是提出质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工作任务及要求 1.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难易度适当,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2. 论文必须文题相符,概念清楚,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据充分、可靠,引用正确,论证有力。
3. 论文符合写作规范。
4. 论文的字数要求在9000字以上。
5. 论文必须清楚反映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水平,严禁抄袭。 时间安排 1. 开题报告: 2010 年 12 月 1 日 至 2011 年 01 月 14 日。
2. 完成初稿: 2011 年 01 月 15 日 至 2011 年 04 月 25 日。
3.答 辩: 2011 年 06 月 08 日 至 2011 年 06 月 15 日。 以上内容由指导教师填写 指导教师
签 字 教师姓名:
年 月 日 学院
审核 审核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学生接受任务签字 接受任务时间: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题 目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 题目类型 应用研究型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与会计电算化核算管理软件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会计电算化在世界上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的。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在工资计算中使用计算机,并获得成功。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硬件价格的不断降低,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给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呈现了普及之势。美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最早,发展也最成熟。目前美国国内有上百家公司从事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开发工作,推出了数百种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会计软件。这些软件主要有总帐、应收帐、存货、购货、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生成等功能。在吸收美国经验的基础上,日本会计软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是软件系统性强,它和计划管理、库存管理、劳资管理、设备管理等系统共同组成综合的信息系统;二是软件采用的数据输入方法先进,绝大部分软件都利用条码输入技术;三是软件网络化程度高,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公司与销售商之间、公司内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通信量非常大,会计部门联网的效果非常明显;四是会计软件用机都采用专用机,以适应各具特点的会计软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会计软件等因素分析,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从原东德进口了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试点,这是我国第一个企业管理方面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1981年8月,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学术讲座会,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推广应用阶段(1983-1988年):1983年后,我国会计电算化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一些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