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食品饮料行业研究框架文字稿.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在,我们开始讲食品饮料行业的研究框架。消费股,是普通
投资者的基本盘。在公众号 “一叶孤城2006”中,我在2018 年持
续分享看好调味品、化妆品、免税三大方向,在 2019 年一直持续
分享看好高端白酒。而纵观我公众号夜报的内容,无外乎就讲了两
个方向: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伴随着啤酒行业,从2014 年开始
销量见顶,白酒行业,从2016 年开始销量见顶,整个食品饮料行
业大的投资逻辑,也已经变成了消费品牌化和行业集中度提升。展
望未来,食品饮料行业将有更多的品类步入存量时代,也就是行业
需求不再增长,甚至出现小幅的下滑。
但存量时代,不代表没有投资机会。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中产阶级的壮大、三四线消费的下沉、人口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
化、消费信贷方兴未艾等因素,仍然会继续驱动消费行业快速发
展。而外资的不断流入,也会正面影响消费类公司的估值和市值空
间。
在未来,渠道对销售的影响力可能会出现下降,消费者开始回
归品牌,这其中,销售高端产品的企业会强化品牌增强粘性,销售
大众品的企业会追求高周转来提升份额。
本节课,我们主要讲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消费品行业的
投资框架,也就是关于行业投资方法论的讲解,第二部分,我会重
点去讲白酒、调味品和乳制品三个赛道,同时简单聊聊啤酒和休闲
食品,当然,在讲到具体的细分行业时,我还会分享对它们2020
年的投资观点。第三部分,讲消费品行业的常见选股思路。
一、消费品行业投资框架
对于消费品行业,我们观察美国、日本股市,会发现其最大的
特征就是长牛股多、长跑冠军多。关于这个核心议题,我们主要讲
6 个数据或结论:
第一个:以美国和美股为例,按照西格尔教授书中的数据,
2003 年之前的 50 年,美股前20 支大牛股,11 支是消费股,7 支
医药股。
以日本和日股为例,91 年泡沫经济破灭后的25 年,前20 支大牛
股,消费股占了8 支。
多说一句,最近20 年,美股的科技股也有类似的长牛特征,
所以我过去曾讲过,在A 股,我们同时处于消费股和科技股投资的
黄金时代。
第二个:长牛特征,就是从行业发展角度去看企业的发展,从
净资产收益率和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的角度去看企业的发展。而不
再是,从成长和周期的角度去看企业的发展,比如茅台2018 年三
季报发布后,投资者发现增长只有个位数,股价随之跌停,这就是
典型的从成长和周期视角去看企业。如果从周期的角度去看,当时
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贵州茅台的发展出了大问题。而如果大家意识
到,茅台会在未来几十年,整体维持双位数的增长时,就会对这种
短期业绩低于预期的情况,非常淡定。而今年,在茅台三季报发布
后,虽然相比一二季度的增速都出现了降速,但市场表现很淡定,
就是从长期视角去看茅台的发展。
在投资中,霍华德马克思的第二层思维,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方
法论。按照他的理论,比如看到优秀企业的业绩低于预期,看到企
业的增发和减持压制了优秀企业的股价,这就是第一层思维。但从
第二层思维出发,我们会发现,正是因为这些利空的存在,才让我
们有了布局这些好企业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当好公司因为
系统性风险和阶段性利空而下跌时,反倒是布局的机会。
第三个:长期视角:比如我们看美股的消费牛股,年化 15%的
增长就是顶级,而年化复合20%的增速就是最顶级的个例。如果看
日本股市,这些顶级公司的年化增长在 12%附近,原因是日本的消
费内需市场小于美国。从这个角度看,A 股对消费股的长期视角,
就是能维持 15%到20%复合增长的消费品公司,就是最顶级的消费
品企业。
长期视角、长期思维,简单说,就是接受企业中长期的、比较
低的稳健增长。
而A 股传统的成长和周期视角,动辄要求企业有 30%到50%的
增长,这对消费品企业并不现实。最终导致的结果,一定是强烈的
周期和比较差的赚钱效应。当然,资本市场也在进步,外资进来
后,投资者更加关注良性的增速。而企业层面,哪怕是消费品赛道
中公认的周期性比较强的白酒行业,像茅台和五粮液等优秀企业,
也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平滑自己的周期。而品牌商、渠道商和消
费者的渐趋理性,也是白酒企业成长的逻辑,从强周期高成长,变
成弱周期低增长的内在原因。关于这条关键逻辑的变化,大家要有
一定的认识。
第四个:A 股消费行业的长牛股赛道,基本都是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