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ppt

发布:2017-10-08约3.73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近年来,我县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为害程度重,二化螟持续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连续偏重发生,穗稻瘟局部重发,新病虫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水蟓甲等隐患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 在水稻主产区建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落实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是贯彻“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举措,是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和稻谷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概念 二、防治原则 三、目标任务 四、主要技术 一、概念 病虫害绿色防控 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先进防治方式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植物保护行为。 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质就是绿色植保,是绿色植保的核心。 二、防治原则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科学合理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管水、管肥,中耕除草,清洁田园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 尽量利用灯光、性信息素诱杀害虫。 必须使用农药时,要少用药,根据当地农业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药剂。 三、目标任务 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的任务 “两迁”害虫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防治处置率达95%以上,防治效果达85%以上,专业化防治面积达2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以上,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4%,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降低稻谷农药残留,提高稻谷品质,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四、主要技术 通过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减轻残留、污染,避免人畜中毒和作物药害,要生产“绿色产品”。 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要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四、主要技术 在防治技术上坚持长效治理与应急防治相结合,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区域治理和分类指导,注重控制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加大迁飞性害虫绿色防控力度,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虫为害。 四、主要技术 水稻病虫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着力抓住稻田提前耕沤、移栽前、破口抽穗初三个关键时期,大力推广秧田超级送嫁药、混合保穗药、安全科学用药等无公害防治技术和稻田耕沤治螟、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重点防治穗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重大病虫。 1、稻田栽培管理技术 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压低螟虫基数;统一栽培品种和播种时间,培育无病虫壮秧,减少桥梁田;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增施磷肥和钾肥,控制氮肥,早施肥。 在螟虫越冬代化蛹期前,及时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5~10厘米的深水浸沤3~5天 ,杀死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发生基数的目的。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稻田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选用经审定抗病虫良种,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 ; 选用抗(耐)稻瘟病和稻曲病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根本措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种子消毒预防病虫技术 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用25%咪酰胺乳油2000—3000倍液间歇浸种24—36小时,直接催芽播种; 预防秧苗期稻蓟马、稻飞虱和稻瘿蚊,用吡虫啉拌芽谷,用量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拌稻种2.5公斤。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种子消毒预防病虫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4、秧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大田病虫害技术 秧苗移栽前2—3天,喷施超级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 亩用4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5%氟虫腈悬浮剂60毫升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克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预防螟虫、稻蓟马和稻瘟病等。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5、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 在水稻分蘖盛期,每亩稻田放养15日龄鸭子12-15只,破口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5、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6、性引诱剂诱杀螟虫技术 使用二化螟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