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对通信产业的影响 .pdf
“星链”对通信产业的影响--第1页
“星链”对通信产业的影响
2019年5月24日,公司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了60颗“星链”卫星,引起全球高科
技业界的广泛关注。的公司于2015年提出“星链”计划,预计到2025年完成卫星
组网部署,将向全球终端用户提供至少IGbps、最高可达23Gbps的低延迟、高带
宽的网络宽带服务。星链“”计划的实施可能对包括通信、互联网等在内的多个行
业带来冲击,将使频谱资源竞争加剧、信息安全隐患加大,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并积
极开展趋势研判和必要应对。
“星链”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四大特点
“星链”计划规模庞大。的“星链”计划拟向地球近轨道发射11927颗卫星,大约是目
前全部在轨工作卫星数量的6倍,其中包括550公里高度轨道面卫星4409颗,340
公里高度轨道面卫星7518颗。每颗“星链”卫星重约227kg,使用氪工质霍尔推进
器提供动力,配备星敏感器高精度导航系统。“星链”计划将从2020年起在美国建
造100万个地面站供用户使用,其最终目标是部署一个覆盖全球的空、天、地卫
星互联网络,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时延、高带宽、广覆盖或全覆盖的宽带网络
服务。
火箭回收及一箭多星技术难度高。回收技术是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一
般可划分为部分可回收和完全可回收两大类。目前,掌握部分火箭回收技术的只
有中美两国,完全可回收技术尚未实现。一箭多星需要控制好火箭的姿态、每颗
卫星的运行轨道、多个卫星间的无线电干扰等问题。每颗卫星需量身定做“”最佳
的分离路线和分离时刻,按照预定程序顺利“出舱”且不能相互擦碰。在实施“星链”
计划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利用可回收火箭技术降低卫星发射成本。此次发射使
用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即为第三次发射的可回收部分。
适用于特殊地形的低轨卫星通信延时小。按照轨道飞行高度,卫星可分为低轨卫
星(200~2000km)、中轨卫星(2000~20000km)以及高轨卫星(20000km以上)。传
统通信卫星一般部署在地球上空约3.6万千米处的轨道上,信号往返时间较长,延
迟比较明显。农村、山地、沙漠、海岛等地区光纤宽带普及程度不高,在向偏远
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时经常会发生延时情况,无法满足实时通信、网络游戏等需
要低延迟的应用场景。与现有的中轨、高轨通信卫星相比,低轨卫星通信的传播
距离短、延时小。“星链”计划的卫星均部署在近地轨道,可将延时降至20毫秒,
达到家用光纤接入网络水平。
卫星互联网潜在商业价值大。由于大部分网络连接都来自陆地和海底的光纤电缆,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还有一半人口尚未享受到互联网的便捷,市场发展潜力巨
大。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卫星互联网。美国亚马逊公司提
出柯伊伯项目“”,计划将3236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计划
组建“鸿雁”全球卫星通信星座系统,360公司投资了旧金山的立方体卫星公司
Spire,连尚网络公布了连尚蜂群“”卫星发射计划,阿里巴巴、斗鱼、华米等公司则
“星链”对通信产业的影响--第1页
“星链”对通信产业的影响--第2页
发射了冠名卫星进军商业卫星领域。预测,“星链”计划潜在的宽带网络收入将达到
每年300亿美元。
“星链”计划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从技术层面看,轨道上的星座铺设、星地之间通
信载荷、卫星间的通信干扰,以及地面信号干扰阻塞、天地间信息网络的统一组
网协议等大量难题,目前仍然亟需得到克服和解决。从全球组网的可行性看,大规
模卫星发射以及连续地面站建设,需要得到所在国的准许与协同,提供覆盖全球的
卫星互联网服务也因此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