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文的作文.doc
中华古诗文的作文
TOC\o1-2\h\u9868第一章走进中华古诗文的浩瀚世界 1
20583第二章剖析中华古诗文的丰富内容 1
23123第三章中华古诗文独特的艺术特点 2
11718第四章我与中华古诗文的心灵碰撞 2
2236第五章诗文中的智慧:引用原文为证 2
15643第六章中华古诗文对心灵的滋养 3
16555第七章从中华古诗文汲取的力量 3
17062第八章传承中华古诗文的使命 3
第一章走进中华古诗文的浩瀚世界
中华古诗文就像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星空,每一首诗、每一篇文都是一颗璀璨的星辰。从《诗经》开始,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质朴吟唱,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的河边,看到了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之情。再到楚辞,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唐诗宋词更是这个星空中耀眼的星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一种对大自然神奇景观的惊叹与赞美。走进这片浩瀚世界,就像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处处充满着惊喜。这里有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领略到了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还有杜甫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一首古诗文都是一个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摸索。
第二章剖析中华古诗文的丰富内容
中华古诗文的内容丰富得如同一个巨大的宝库。就拿唐诗来说,既有送别诗,像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深刻地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不舍。也有边塞诗,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出对边疆安定的渴望和对英雄的崇敬。爱情诗在古诗文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一种凄美而又执着的笔触描绘出爱情的深沉。还有大量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如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把西湖的美景在不同天气下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古文中,有像《桃花源记》那样描绘理想社会的,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人们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也有像《出师表》这种表达忠诚与政治抱负的文章,诸葛亮的一片赤诚之心跃然纸上。
第三章中华古诗文独特的艺术特点
中华古诗文有着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在韵律方面,古诗讲究平仄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平仄相间,韵脚和谐,使得诗歌富有音乐美。修辞手法上,古诗文更是多种多样。比喻在古诗文中十分常见,像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无形的愁绪比作滚滚东流的江水,生动形象。拟人手法也被广泛运用,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古诗文中还常常运用典故,辛弃疾的词中就大量使用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助廉颇的典故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而且,古诗文在结构上也独具匠心,很多诗有着起承转合的结构,让诗歌层次分明,情感逐步递进。
第四章我与中华古诗文的心灵碰撞
我与中华古诗文之间有着许多难忘的心灵碰撞。记得第一次读到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时候,那种豪迈与自信深深震撼了我。在我遭遇挫折,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这句诗就像一道光照进我的心里,让我重新燃起斗志。还有读《论语》的时候,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我懂得了谦逊好学的重要性。每当我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就会想起这句话,提醒自己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当我读到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时,那种离别的痛苦仿佛感同身受,让我想起自己与亲人朋友分别的场景,原来古人的情感和我们是如此相通。中华古诗文就像一位位知心朋友,在不同的时刻给我慰藉、启发和力量。
第五章诗文中的智慧:引用原文为证
中华古诗文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短短八个字,却道尽了生存的哲理。它提醒人们不能安于现状,要有危机意识,因为在忧患中人们会不断努力奋斗,而安逸的环境可能会使人懈怠,最终走向衰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荀子》中的名言。它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在学习上,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每天积累知识,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海一样。再看古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用这两句诗表达了新旧事物交替的自然规律。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就会看到新的希望和机会。这些古诗文里的智慧,犹如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第六章中华古诗文对心灵的滋养
中华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