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攀枝花市城市交通现状分析.doc

发布:2017-10-06约4.31万字共9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 道路规划、交通预测及净现值分析 3.1 交通调查 3.1.1 调查意义 分析全市交通现状,研究城市交通特征,明确现状交通问题; 在调查城市交通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交通流变化特征,为制定交通流理论模型、交通预测模型提供基础资料; 通过各种交通特征参数调查,为标定分配函数各个参数提供依据。 3.1.2 调查内容 社会经济、交通基础信息调查(资料收集,本次调查) 现状道路网基本参数调查(本次现场调查测算) 机动车出行OD调查(参考2004年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数据,进行调查修正) 道路断面流量调查(参考历年交通流量调查数据,进行补充调查) 交叉口流量调查(参考历年交通流量调查数据,进行补充调查) 现状交通流组织调查(补充调查) 路段车速-流量调查(补充调查) 3.1.3调查方法(针对补充调查) 本次交通调查所需数据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采用2004年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调查数据并进行适当修正,二是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下面就重点对修正的断面流量调查和补充的路段车速-流量调查进行说明。 1)道路断面交通流量调查 调查时间 第一时间段:早高峰:7:00~9:00 第二时间段:平 峰:14:00~16:00 第三时间段:晚高峰:17:15~19:15 使用工具 计时器、记录板(夹)、记录纸和笔。 调查方法 路段的每个方向上安排2名调查员在易观测的地点进行观测,记录各类机动车通过该观测断面的交通流量,以10min为记录时段长度。 2) 路段车速-流量调查 调查时间 分别在高峰、平峰(得到不同流量下的速度)和低峰调查(得到零流速度) 使用工具 测试小汽车、计时器、记录板(夹)、记录纸和笔。 调查方法 在不同时段对选取的不同路幅形式的道路进行调查。 通常将两个主要交叉口间的路段定为一个测试单元(图中A、B两点间),A为上游交叉口的停车线处,B为下游交叉口的停车线处,C为下游交叉口引道排队的最前端。在调查开始前,应首先将选取的道路分成n个单元。 共需1+n人,一个人坐在小汽车中(跟车员),负责调查车速,其余n个人分布在n个调查单元上(观测员),负责观测路段上的交通流量。 从小汽车通过A处的停车线开始计时,跟车员记下当时的里程表读书和时间读书。同时通知紧挨着下游路口的观测员开始观测通过停车线的机动车流量,直到测试小汽车通过观测停车线为止。在测试小汽车通过引道前端的C点和观测B点时也应记下相应的里程表读书和时间读书,当通过B点时,该单元调查结束,下一个单元的调查随即开始,直到n个单元全部调查完毕。然后测试小汽车掉转车头,进行另一个方向的测试,各观测员只需转到路的另一侧即可。调查方法同上。 图3.1 交通流量特性调查点部示意图 3.1.4 调查安排 表3.1 本次补充调查列表 调查项目 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 社会经济基础调查 西南交通大学 人口分布、岗位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等 2005.4.28—2005.5.1 道路交通基础信息调查 西南交通大学 机动车增长、道路网等 2005.4.28—2005.5.1 现状交通流组织调查 西南交通大学 攀枝花市交警支队 市区范围路网 2005.4.28—2005.5.1 路段车速-流量调查 西南交通大学 攀枝花市交警支队 滨江路、江南路、渡仁西线、渡仁东线、新花街等城市典型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2005.4.28—2005.4.29 道路断面流量调查 西南交通大学 攀枝花市交警支队 滨江路、渡仁西线、渡仁东线、江南路、江北路新花街等城市典型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2005.4.28—2005.4.29 3.2 交通现状分析 3.2.1 区位与人口岗位 攀枝花市是依托矿产及钢铁产业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城市,其市区内用地布局也是完全按照不同产业种局,根据特殊的地理地势条件形成了8大片区: 1——炳草岗片区:金融、行政、文化活动中心; 2——攀密片区:矿产基地; 3——弄弄坪片区:钢铁生产基地; 4——渡口仁和片区:居住、生活区域; 5——金江片区:依托火车站发展的对外区域; 6——清香坪河门口片区:主要工业及居住区域; 7——格里坪片区:主要工业及居住区域; 8——陶家渡片区:煤矿产业区域。 图3.2 攀枝花市片区划分示意图 表3.2 现状人口分地带分布状况(单位:人) 炳草岗 攀密 弄弄坪 渡仁 仁和 金江 清香坪 格里坪 陶家渡 合计 89358 73008 91588 28625 50092 12219 77073 13389 76465 511817 图3.3 现状人口分地带分布图 就业岗位是交通出行的主要吸引和产生源,其分布状况将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分布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 攀枝花市2003年共有各类就业岗位31.57万个,占全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