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0张PPT).pptx

发布:2025-01-27约2.63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标: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第二单元第8课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为主“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佛、道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1.概况

2.儒学地位受佛、道挑战的原因(2)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渴求寻求精神安慰;(1)朝代更替频繁,儒家的传统理论受到挑战;

(3)儒家学说自身的缺陷,无法对生老病死做出合理解释;(4)佛教和道教符合各阶层现实需求,得到统治者的支持。2.儒学地位受佛、道挑战的原因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葛兆光《中国思想史》道教所关心的,是社稷荣衰、战争胜负、命运穷达、人生贫富、寿命长短、前途吉凶、祛病消灾等社会现实问题。佛教与人们欲求脱离苦海的愿望产生共鸣,僧人们还吸取道家的道术,关心人们的现世利益……——据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整理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儒道佛贵儒吸收吸收吸收吸收总体发展特征:多元共生吸收《虎溪三笑图》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

魏晋南北朝唐朝文学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建了许多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的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5万首诗。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最高成就。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物心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吴道子被称为“画圣”。

(1)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2)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书法:

唐诗李白《将进酒》节选(736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春望》(757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李商隐《无题》?(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

领域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学西晋杰出的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发展隋唐时期——科技成熟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火药唐中期的书籍已经记载了火药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天文学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

根据唐玄奘途经瓜州时的真实故事绘制而成。孙悟空的原型是帮助唐玄奘偷渡玉门关的胡人石槃陀,老马则是瓜州人送给他的坐骑。(西夏)榆林石窟壁画《唐僧取经图》菩提达摩,生于南天竺,南朝梁时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被后人尊为中国禅宗始祖。1.佛教传入:白马寺高僧来华和中国僧人西行取经。

空海创立日本佛教真言宗鉴真东渡,传授佛法2.佛教外传:鉴真东渡和日本、新罗僧人来华

(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中华文化圈3.其他文化交流:特点:“兼收并蓄”、对外开放”、同时承载着政治、经济等交融,逐渐形成隋唐“中国文化圈”。

探究: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1)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物质基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