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进行教学激励与评价.doc

发布:2024-11-04约2.44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进行教学激励与评价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面对评价方式多元化来说,课堂教学之中的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的有效评价方式。因为它具有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之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呢?我认为:只有把教师的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才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口头语与手势语相结合???使学生感到亲切

手势是通过手臂及指、掌、腕的动态姿势和静态姿势来表达信息的方式,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体态语言。用手势配合口头语,能够帮助把话说得更加明确、更加有力;还能帮助增加说话的形象性,强化说话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之中如果遇到知识的延伸点、知识的连接点、知识的疑难点、知识的易混点等问题,教师把口头语与头势语相结合更能发挥它的有效功能。这样评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培养了学生自信的个性品质,更能使学生感到了亲切,把师生关系定位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之中,思维才能变得活跃,解决问题才会标新立异。

二、口头语与眼神语相结合???让学生得到信任

眼睛被认为是心灵之窗,是最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器官,是体态语言最集中、最敏感的外显部位。眼神的变化,可传递着无声的信息,维系着双方思维的感知通道。如果在教学活动之中遇到内容的不同叙述方式,问题的不同解答策略,应用的方法多样化等问题,教师若把口头语与眼神语相结合,让学生得到学习上的信任,更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例如教学时,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并用眼神不时的对全体学生扫描说:“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办法来,请试一试!”由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同一事物的观察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不同。这时把口头语与眼神语有机结合,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教师的“注意中心”,使学生感到自己不是“被冷落的人”,从而得到了信任,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促使学生有更大兴趣去探求新知的奥秘。

三、口头语与头势语相结合??使学生体验成功

头势也是一种重要的体态语言,它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如:点头表示同意、赞同、肯定;侧头表示关注、倾听、感兴趣……。当前的不少课堂教学评价都变成了打拍子,喊口号。哪个学生说的好,不论是素质较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讲问题的难易程度,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喊:“棒!棒!你真棒!”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所以,教学中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要具有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之乐,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如此。当他们在板演时,即使是错了,只要字写得好,老师也应该边点头边说:“老师真喜欢你写的字。”当他们对简单的问题勇敢的站起来,并回答正确时,老师更应该边侧头倾听边点头边说:“今天你真了不起,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也同意你的想法。”……。这样评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内心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而这种激动是来源于老师真情的评价,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因此,教师不但善于捕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而且还要全面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教学活动中给予他们适当的口头语与头势语相结合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我。

四、口头语与表情语相结合??让学生树立信心

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绪体验的外在表现,,只有在内部情绪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它蕴涵了大量的情感交流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体态语言。俗话说: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要使学生发展,首先要宽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错误,只有宽容了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如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发言声音小,教师可微笑着对他说:“你的声音能不能再大一些,让全班的同学都能听见,请你再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进步!”有的学生由于胆小或激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