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闻编辑学.ppt

发布:2017-04-16约5.59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首发媒体】《法制晚报》 【出笼时间】2005年7月5日 【首发媒体】《北京晨报》 【出笼时间】2005年7月6日 【首发媒体】《重庆晨报》 【出笼时间】2005年7月6日 【首发媒体】《苏州广播电视报》  【出笼时间】2005年12月9日 单从编辑的角度来分析,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 其一,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闻媒体对时效性、可读性的考虑,往往超过了对真实性的重视。 其三,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一些记者违心编造假新闻。 其五,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事实,而且还处于发展的过程当中,编辑认识上会出现偏差与失误。 其二,新闻炒作盛行,一些商业机构或个人为了自我宣传或其他目的,制造新闻事件并提供给新闻媒体。 其四,网络传播技术让假新闻呈爆炸式扩散之势。 (二)、结论(观念)有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据(事实)的支撑 ……使王洪成由平凡走向伟大的,是他性格的另一面,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哪怕是源于无知的执著……人类的不幸之处,在于只承认已熟悉的接近真理的路线,从而认为只有踩在所有前人的肩膀上才能获得成功,逼迫自己背上越来越重的包袱。王洪成是幸运的。由于“淘气”他避免了毫无分辨能力的情况下接受过多填鸭式的灌输;由于“无知”,他的思维没有不能跨越的“雷池”,因而保留了“异想天开”的自由。 * 第二章 编辑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 “新闻记者是杂家,知识要渊博,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等,无所不知不晓。” ----南怀瑾 “孤陋寡闻的人是不配当编辑的,这样的人无法指导记者到合适的地方去发现和采访新闻。” ----范·安达 “外部世界日新月异,科学知识飞速更新,读者阅读需求和水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化标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编辑、记者必须具备较专业的知识,对某一个或某一些领域的知识有较深入了解,甚至要有专业化的认识和理解,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以至‘权威’,这样,才会改变那种写出文章来‘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的状况。” ----梁利人 所以我们认为,编辑个体的知识结构不一定要求多博、多深、多杂,但要求编辑个体在具有能应对编辑基本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外,对某一专业有一定的专攻,并且要求编辑群体的知识结构的匹配是科学合理的,这就是一个有能力的编辑队伍。 具体说来,新闻编辑的知识结构应包括牢固扎实的根基知识、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持。 第一节 牢固扎实的根基知识 就文字编辑而言,首先应具有驾驭文字的能力。 “完全有理由可以说,语言文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一切编辑工作的基础。所以传播媒介——其中特别是报刊书籍的编辑,应当毫无例外地掌握驾驭文字(语言文字)的艺术。” ----陈原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 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弦管尽开花。 胸中蛙鼓 我出身在一个偏辟的乡村,家门前有条河,两岸杨柳成行,柳条醮水摇曳。记得小时侯,常喜欢一个人立在河边,好象哨兵一样,了望着婉蜒远逝的帆影。有时运粮船队的“款乃”声伴着潺潺流水,有如天赖入耳,不觉心广神怡。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家门前有条河,两岸杨柳成行,柳条蘸水摇曳。记得小时候,常喜欢一个人立在河边,好像哨兵一样,了望着蜿蜒远逝的帆影。有时运粮 船队的“欸乃”声伴着潺潺流水,有如天籁入耳,不觉 心旷神怡。 在我家屋后有方池塘。池水澄沏,云影徘回,水草丰茂。塘里游鱼穿棱,历历可数。到了夏天,荷叶上伏着的青蛙,两眼虎视耽耽,还真有点脾睨八方的气慨。当荧火虫在窗棂间闪灼时,娃鼓有时高吭,有时沉郁,有时一蛙高奏,有时群蛙和呜。那时我还背不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句,更说不清丰收欠收和青蛙之间的生态联系,但一曲庄户人听得喑熟的“田圆交响曲”,足以把我引入一个浮想联篇的境界。 在我家屋后有方池塘。池水澄澈,云影徘徊,水草丰茂。塘里游鱼穿梭,历历可数。到了夏天,荷叶上伏着的青蛙,两眼虎视眈眈,还真有点睥睨八方的气概。当萤火虫在窗棂间闪烁时,蛙鼓有时高亢,有时沉郁,有时一蛙高奏,有时群蛙和鸣。那时我还背不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句,更说不清丰收歉收和青蛙之间的生态联系,但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