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德国鲁尔区的探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的一些钢铁公司将炼铁炉建在______ (国家)沿海港口,其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便于进口铁矿石,减少运输成本 荷兰 减轻鲁尔区的环境污染 * 问:鲁尔区在推进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 水陆交通便利 继续发展 * 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污水的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特别是针对产业撤退后土地污染严重,清理耗资巨大,私企无利可图的问题,州政府设立土地基金,购地后进行修复,土地经过消毒等处理后再出让给新企业,成为新的工业用地、绿地或者居民区。为了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还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制定了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昔日满目荒凉的废矿山披上了绿装,塌陷的矿井成了碧波荡漾的湖泊。目前,区内共有绿地面积约75000平方米,平均每个居民130平方米(1968年鲁尔核心地区这一指标只有18平方米),大小公园3000多个,整个矿区绿荫环抱,一派田园风光。仅北威州就拥有1600多家环保企业,成为欧洲领先的环保技术中心。 鲁尔区还兴建了大量风景优美的产业园区,吸引企业来落户,让企业人员感觉“在公园里上班”。每个园区集中大量的服务性或高科技企业,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从业人口,更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现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在50万以上,构成了一个多中心的莱茵-鲁尔城市集聚区,总人口超过1000万,为世界主要大城市集聚区之一。 北威州经济部人士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鲁尔区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煤钢等传统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仍然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 * LOGO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济南十一中 地理教研组 闫 冬 中图版高中地理 必修三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济南十一中 地理教研组 闫 冬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德国工业的心脏 一、鲁尔区之“兴”(19世纪中叶) 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1 鲁尔区发展了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 2 【探究一】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及工业部门 运入铁矿石 (2) (1) (3) (5) 丰富的煤炭资源 (4) 丰富的水源 一、鲁尔区之“兴”(19世纪中叶) 丰富的煤炭资源 1 丰富的水源 3 临近法国铁矿 2 广阔的市场 5 便利的水陆交通 4 1.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 运入铁矿石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化学工业 丰富的煤炭资源 机械工业 丰富的水源 (1) (3) (2) (5) (4) 一、鲁尔区之“兴”(19世纪中叶) 2.鲁尔区发展早期的主要工业部门 鲁尔区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在德国甚至世界工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德国工业的心脏 二、鲁尔区之“衰”(20世纪50年代) 每炼一吨钢铁所消耗的煤和铁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0年 焦煤 4吨 2吨 0.75吨 铁矿石 2吨 1.8吨 1.3吨 【材料一】 二、鲁尔区之“衰”(20世纪50年代) 【探究二】鲁尔区衰退的原因 “煤炭危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上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技术的发展还造成各种新材料的使用,如铝合金、塑料等,这是造成钢铁需求减少的原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发生经济危机,钢铁生产陷入困境,大工业的衰落趋势十分明显。 【材料二】 “钢铁危机” 二、鲁尔区之“衰”(20世纪50年代) 二、鲁尔区之“衰”(20世纪50年代)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鲁尔区的衰退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危机 钢铁危机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二、鲁尔区之“衰”(20世纪50年代) 【探究三】鲁尔区产业转型方面的对策 三、鲁尔区之复兴(20世纪60年代) 材料一: 1968年,出台鲁尔区第一个发展计划《鲁尔发展纲要》,调整产业结构是核心目标。1969年,鲁尔区26家煤炭公司联合成立鲁尔煤炭公司,把采煤集中到机械化程度高,盈利多的大矿井,关闭不盈利的小企业,并且实行了全盘机械化,煤矿基地从140个减少到7个,进行集中生产。钢铁生产就只有蒂森·克虏伯公司进行,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此外,鲁尔工业区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通过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拯救老企业。 材料二: 1979年,出台《鲁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