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坪隧道出口洞口段大管棚开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一:
改建铁路
重庆至贵阳线扩能改造工程渝黔铁路A6标
天坪隧道出口洞口段大管棚
工程概况
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渝黔铁路天坪隧道出口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四日
一、 工程部位及工程特点
天坪隧道位于贵州省北部,重庆与贵州省交界地段,行政区划属贵州省桐梓县。隧道起讫里程:DK116+258~DK130+236,全长13978m,其中设置一处长链,DK130+150.252=DK130+150长链0.252m。
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期,解决工期间的排水及通风,结合运营期间放在救援考虑,隧道设置“平导+一座斜井+横洞(主副井)。”出口项目部位于桐梓县新站镇捷阵村,承担天坪隧道出口端DK130+236~DK124+622段主体工程,长5614m。其中出口工区承担主洞2236米,横洞工区完成主井1120米任务后,承担正洞3378米(向进口方向)施工;完成副井1120米任务后,承担平导3363米(向进口方向)的施工。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隧道穿越地区属黔北中山峡谷,隧道穿越最高山脉为尧龙山脉。以尧龙山为界,北部地段泥岩、页岩等软质岩石分布较广,地势相对平缓;南部地段以灰岩等硬质岩为主,地形陡峻。隧道出口地形较陡,风化裂隙、岩溶裂隙发育,山坡上分布有危岩、落石,线路右侧山体较薄,存在严重偏压现象;隧道出口段洞身埋深浅,整体工程地质条件差。
本工程区域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四季不甚分明,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无霜期长,春暖风和,时有倒春寒,初夏多为雨,盛夏多旱,热而不酷,秋温陡降有绵雨、“秋风”,冬无严寒,多云寡照,偶有凝冻,垂直地域分布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约14.6℃,极端最高温度36.6℃,极端最低温度-6.9℃,最冷月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857.5mm,年平均蒸发量932.9mm,平均相对湿度80%,最大瞬时风速18.3m/s,全年雾日7天,最大积雪深度1.4cm。
沿线河流属长江水系,区域内桐梓河,常年流水,水量丰富;山间分布有众多小沟,水量随季节变化显著,水质良好。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
表1 主要技术标准
序号 项目名称 技术标准 备 注 1 铁路等级 国铁I级 2 正线数目 双 线 3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200km/h(普通货物运输) 4 正线线间距 4.4m 5 最小曲线半径 曲线正线5500m 6 限制坡度 9‰、加力坡18.5‰ 7 竖曲线半径 20000m 8 牵引种类 电 力 9 闭塞方式 自动闭塞 10 建筑界限 200km客货共线铁路隧限界(KH)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3招标文件、施工图纸。
4《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
5洞口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6)技术调查资料和设计文件审核资料。
企业装备能力、技术素质、资金、劳力、物资储备等综合实力。
现场实际条件。
1)组织全体工程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和熟悉设计文件内容,了解设计意图,熟悉设计内容,结合施工调查,掌握设计要求,对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监理报设计单位。
2)对审核无误的技术文件进行技术交底,认真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及相应的《过程检验和试验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技术管理。
3)根据设计文件配合各种图纸、施工规范、质量评定表、检查证等施工所需表格,建立技术档案库,实现计算机智能化管理,达到监理、业主满意。
参加本工程施工的队伍,将按任务划分和施工进度安排,依据劳动力安排计划陆续进场,进行现场临时设施布置,为尽快掀起施工高潮做好充分准备。
本标段的主要现场准备项目是:导线网复测、临时地、场地及设施、临时供水、临时供电、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情况
洞口工程便道可连接国道,修2500米便道到达洞口。隧道出口到弃碴场的运距约50m。
施工用电情况
业主负责架设线路到隧道口,预计4月底架线完成。前期施工用电优先考虑接
3、施工工序及要求
3.1 钻机作业平台开挖
根据钻机自身高度确定台阶的开挖高度,由原地面自上而下挖台阶,仰坡面需竖直开挖,以便管棚导向墙施作。当挖至台阶底部时,形成管棚钻机施作平台。考虑钻机平台高度不能满足导向墙施作高度,需将开挖平台两侧以外的位置进行加深,具体开挖断面如图1-1所示。开挖方法主要采用机械开挖,人工用风镐配合,挖机、装载机装渣、汽车运输出渣。
3.2 测量放样
首先复核线路中线、水平,根椐线路中心线控制桩及高程控制点在仰坡面标识出隧道中心线及外拱顶标高,并根据暗洞开挖轮廓线在仰坡面画出外拱弧,做为导向墙立模的依据,根据导向墙的里程控制好导向墙内外模的高度,并预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