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人员招收简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简章已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四十岁以下人员,均可到我校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本校毕业博士研究生不得申请进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二、工作期限和待遇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一般为两年,期满后,必须流动出站或到另一个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其中优秀者可作为人才引进留校工作。在站期间的人事、组织关系、福利待遇等按照国家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三、招收目录
合作导师 招生数 一级学科 研究方向 1 沈雪勇 1 中医学 穴位功能与艾灸作用机制 2 杨华元 1 针灸诊疗技术与应用 3 徐平 1 骨骼肌衰老分子机制 4 吴焕淦 1 针灸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 5 杨永清 1 针灸抗哮喘效应机制研究 6 沈卫东 1 针灸临床作用机制 7 虞坚尔 1 中医药防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8 张婷婷 1 名老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9 胡国华 1 海派妇科的研究 10 齐聪 1 妇科肿瘤 11 王拥军 1 中医药防治慢性脊柱病、骨代谢疾病与脊柱肿瘤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12 陈永强 1 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进展 13 石印玉 1 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4 詹红生 1 中医脊柱病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5 方肇勤 1 证候及辨证论治基础研究 16 范忠泽 2 中医药防治肿瘤 17 周永明 1 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18 周端 1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 19 董耀荣 1 心力衰竭、冠心病 20 李雁 1 中医药防治肿瘤 21 蒋健 1 中医消化病临床、实验及评价研究 22 陈建杰 1 中医肝病 23 刘平 1 中医药防治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4 胡义扬 1 慢性肝病的中医药防治 25 何立群 1 肾脏病的纤维化研究 26 李斌 1 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病 27 阙华发 1 中医药防治周围血管病及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 28 严世芸 2 中医学术史、中医药文化 29 朱邦贤 1 方证研究 30 张如青 1 出土涉医文献与医史文化研究 31 王忆勤 2 中医诊断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研究 32 张泽安 1 中西医结合 药物毒性的病理学研究 33 严振国 1 针刺腧穴力反馈研究 34 金国琴 1 中药延缓衰老或防治Alzheimer’s disease病的基础研究 35 彭文 2 慢性肾小球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 36 张腾 1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37 张静喆 1 (1)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38 张闽光 1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恶性肿瘤 39 高月求 1 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40 徐列明 1 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 41 刘成海 1 慢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 42 周华 1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基础 43 蔡定芳 1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 44 邓中平 1 中药学 中药毒理学与毒代动力学 45 金若敏 1 中药毒理学 46 冯怡 1 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47 王顺春 1 糖化学与生物学 48 王长虹 1 药物代谢与体内过程研究 49 王峥涛 2 中药化学或分子生物学 50 徐宏喜 2 (1)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疗规律与机制研究(2)道地药材形成的生物学实质 51 陈长勋 1 中药药理学 52 郑青山 1 (1)基于模型化与模拟化的药物定量评价(2)上海市教委:中药临床药理学 53 冯年平 1 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及中药纳米技术研究 四、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1200号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邮政编码: 201203
联 系 人: 范振宇
E-mail:shutcmfzy@126.com
电 话:021-座机电话号码或座机电话号码
传 真:021-座机电话号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