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皖南中蜂养殖技术规范.pdf

发布:2024-05-11约4.9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皖南中蜂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皖南中蜂养殖技术的蜂场基本要求、蜂群管理与培育、病虫害的防治等。

本文件适用于皖南中蜂的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68蜂蜜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NY/T1160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5030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

DB34/T2278皖南中蜂选育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NY/T116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蜂场基本要求

蜂场环境

4.1.1蜂场设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周围有丰富蜜粉源等小气候适宜的地方,水质符合

NY5027的要求。

4.1.2蜂场半径3km范围内分布有1~2个主要蜜粉源植物,同时具有种类较多、花期不一的辅助

蜜粉源植物,避开集中分布的有毒蜜粉源植物。

4.1.3蜂场半径3km范围内无经常施用农药的农作物和果园、各类糖厂、蜂产品加工厂及农药生产

厂。

4.1.4远离有废气、废水、废渣排出的工厂和矿山及高压、强磁场走廊。

4.1.5远离西方蜜蜂养殖场2.5km以外。

蜂群摆放

4.2.1根据蜜源植物分布、地形、地势分散摆放,各群蜂箱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摆放。

4.2.2蜂箱左右保持水平,后部稍高于前部3~5cm。

4.2.3交尾群之间应保持1m以上距离,单箱摆放,巢门互相错开。

设置标志

1

交尾群蜂箱巢门上方贴有醒目的标志物。

5蜂群管理

蜂群的转场

5.1.1蜂群转场前,先选好场地。

5.1.2运输前将蜂箱内巢脾固定,乘夜晚进行运输,途中应平稳,不能有较大的晃动。

5.1.3到达新场地后立即卸车摆蜂,待蜂群安定后打开巢门,第二天上午拆卸包装调整蜂群。

蜂群的检查

5.2.1箱外检查

观察蜜蜂巢门前或周围活动、飞翔、死蜂及蜜粉采集情况,判断蜂群是否有中毒、盗蜂、病虫害等

事件的发生。

5.2.2箱内检查

在流蜜期、分蜂期、越冬前后、病虫害防治及正常生产等必要时期,打开蜂箱盖,提出巢脾进行箱

内检查,全面了解蜂群群势、蜂王产卵、子脾、蜜粉储存量及健康状况。

5.2.3检查记录

记录后及时填写附录A。

蜂群的合并

5.3.1早春、晚秋或大流蜜期,弱群并入强群,无王群并入有王群,就近直接合并蜂群。

5.3.2合并前检查蜂群,无王群清除巢内所有王台;劣质王群提前一天去除蜂王;有病蜂群禁止合并。

5.3.3非流蜜期或失王已久且老蜂多、子脾少的蜂群,合并前补充1~2张幼虫脾,1~2天后再并入

它群,对蜂王采取保护措施。

分蜂热的控制与处理

5.4.1蜂群增长阶段,5~7天检查一次蜂群,割净所有自然王台,适时添加巢础、空脾或加继箱以扩

大蜂巢,同时及时取蜜,避免蜜压子脾。

5.4.2及时育王,用新蜂王更换老蜂王,抽调有分蜂热蜂群的封盖子脾或卵虫脾给弱群。

5.4.3分蜂热蜂群群势过大时进行人工分群。

蜂群越夏

5.5.1入夏前约1个月,用新蜂王更换老劣蜂王,培育适龄越夏蜂。

5.5.2蜂箱避免阳光直射,打开气窗,扩大巢门。

5.5.3蜂群留足饲料蜜。蜜粉源充足,保持强群,坚持生产;外界蜜源缺乏,以优质白砂糖提前喂足。

蜂群越冬

5.6.1越冬前最后一个蜜源流蜜期,给蜂群预留封盖蜜脾。更换衰老、产卵力差的蜂王,撤出多余的

巢脾,保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

5.6.2每周进行一次箱外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蜂群越冬的异常状况。

2

5.6.3根据气温变化情况调节巢门大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