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各工种技能大赛考试题库及答案(采煤、掘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回采专业 考试试题
一。何为褶曲构造,其基本单位是什么?
答:岩层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力后,产生弯曲,但没有丧失其原有的连续性,这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叫褶曲,褶曲就是岩层的一个弯曲,它的主要形态就是背斜向斜。
二、编制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地质部分主要有那些内容?
答:1。工作面位置、范围、与相邻工作面的关系、对应地面位置的情况和工作面平面图。
2.可采储量、煤层厚度和倾角及综合柱状图。
3.顶底板岩性、主要地质构造
4.水文情况
三、简述高档普采工作面使用单滚筒煤机溜头留三角煤斜切进刀的过程?
答:1。采煤机割底煤至工作面下端头,返向上行沿运输机弯曲段运行,直至完全进入运输机直线段并达到一个截深后停止运行
2.推移机头和运输机弯曲段,将运输机移直。
3.采煤机继续上行至运输机机尾,返向割煤至下端头。
4.随机自上而下推移运输机至工作面溜头三角煤处。
四、影响单体支护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
答:1。采高与控顶距:采高与控顶距越小,顶板下沉量越小,采高与控顶距越大。顶板下沉量越大。
2.工作面推进速度: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顶板下沉量,改善工作面的状态,但与此同时,顶板下沉速度就要增加。
3.开采深度: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壁内的支承压力将加大,可能造成支架载荷增加。
4.煤层倾角:煤层倾角越大,影响顶板下沉的力越小,倾角越小,影响顶板下沉的力越大。
五、哪些情况下不准装药放炮?
答。1。工作面控顶距离不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或者支架有损坏,或者留有伞檐时;
2.装药地点20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
3.在放炮地点20m以内,有矿车、未清除的煤、矸或其他物体堵塞巷道1/3时;
4.炮眼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散,透老空等情况时。
六。什么是背斜、向斜?
答:背斜:岩层在剖面上表现为层面突起的弯曲,在平面上表现为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向斜:岩层在剖面上表现为层面下凹的弯曲,在平面上表现为核部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
七、编制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时从哪些方面进行风量计算和验算?
答:1。根据集团公司通风细则进行风量计算。
2.按风速不大于4米/秒、不小于0.25米/秒进行验算,
3.按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少于4立方米进行验算。
4.按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进行验算。
5.按工作面回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进行验算。
八、回采工作面回柱放顶时的“八不回”原则?
答:1。规定范围内的新一排支柱没有支全
2.悬顶超过规定未采取措施
3.网下采煤网未补时
4.退路不畅通
5.支护不完整
6.回柱点以上5米、以下8米有其他人员工作
7.对所回支柱未观察做出判断
8.工作面来压有冒顶预兆
九、回采工作面初放期间对悬顶的规定有哪些?
答:工作面初次放顶所允许的最大悬顶距离及加强支护措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工作面从切眼采至最大控顶距开始回柱前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上全特殊支护措施。
采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自切眼推进8m,直接顶冒落高度达不到采高的1.5倍,倾斜长度超过工作面长度的三分之一时,必须进行强制放顶;推进15m直接顶冒落高度达不到采高的1.5倍,倾斜长度超过15m时,必须停止采煤进行强制放顶。
十、通电以后,装药炮眼不响时放炮员应如何处理?
答。通电以后装药炮眼不响时,放炮员应首先取下把手或钥匙,并将放炮母线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再等一定时间(使用顺发雷管时,至少等5分钟;使用延期电雷管时,至少等15分钟),采可沿线检查,找出不响的原因。
十一。断裂构造定义及其分类?
答:当岩层受力后,作用力超过岩层的强度,就产生断裂,两侧岩层若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称为裂隙;如发生了显著位移,称为断层。
十二、编制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的采煤方法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答:1。回采巷道布置、工作面长度、采高和循环进度。
2.落煤方式与支架规格。
3.顶板管理办法
4.通风、运输及供电系统,并附示意图。
十三、结合我矿实际简述挂梁支柱正规操作顺序?
答;1。挂梁支柱每组2—3人,在有效支护保护下操作
2.铺设“双抗”塑料网时,将网展开拉直,将网两端固定在余网上,用穿条进行连接。
3.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拉线支柱,根据迎山距用定位卡具确定柱位,清理柱窝,把铁鞋平放在柱位上。
4.支柱前,按对应位置回出临时密集支柱,随支随回,支柱时,人员站在支柱地点上方操作,一人扶柱,将手把体荷注液阀调整到正确位置,一人用注液枪清洗阀嘴,持注液枪的手在人行道侧均匀注液升柱接触顶梁。
5.挂梁时,一人在下方将顶梁托起,贯满圆销,由下而上插设水平销,降柱,将顶梁调至适当角度,将网展开,然后升柱接顶,倒掉人行道内水平销,持续注液3—5秒。
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