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pdf
阳城县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阳城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强劲,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
业,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为全面了解阳城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近期,市政府发展
研究中心组织力量,深入阳城县相关单位和乡镇,选择南安阳、润城、横河等乡村旅游典型村镇,进
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阳城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阳城县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枯竭后靠什么产业来接续?在深入
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形成了“一产抓蚕桑,二产抓陶瓷,三产抓旅游”的发展思
路。把旅游业作为产业转型的重点,利用煤炭产业积累的财富加大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力度。其旅游
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积极探索阶段上世纪末,持皇城村依靠煤矿企业的资金支撑,依托皇城古村落丰富的文化资
源和周边优美的田园风光,着手开发皇城相府。改善交通设施,整治周边环境,经过不断的努力,皇
城相府景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一跃成为5A级景区,经济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标志着阳城县旅
游业的发展迈出了全新的步伐。
全力推进阶段皇城相府景区的成功开发使阳城县看到了旅游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积极鼓励
引导煤炭企业投资建设景区,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竹林山煤矿累计投资10多个亿开发建成4A
级蟒河景区,阳泰集团斥资开发了析城山生态景区,使阳城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三大景区布局
的雏形基本形成。
整合升级阶段随着旅游业发展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传统景点旅
游模式与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面对这一形势,为了使旅游产业的
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所有居民,阳城县大胆尝试,着重打造“悠然阳城”品牌。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
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民旅游”战略部署,实现由景区旅
游到全域旅游的全面突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阳城县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18处;旅游专业村50个、农家乐
1042户、农业观光采摘园13家,涉及全县15个乡镇;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企业30多个,
已形成四大类、5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2013年,获评“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2014年被
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2016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动力产业。
二、阳城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
(一)找准自身优势,明确发展定位。阳城县拥有大量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51.15%,被称为“天然氧吧”;古城堡、古民居遗存众多,且规模大,品位高,时代序列完整,被誉
为“全国民居古堡第一县”;南部蟒河镇、横河镇、河北镇山区的生态资源旅游开发价值极高,在整
个晋东南乃至华北地区独树一帜;以商汤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又给阳城增加了不少历史底蕴。
在立足基本县情的同时,阳城县又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明确提出了“围绕旅游做农业,
围绕农民抓旅游”的转型思路,把建设以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富民强
县的主抓手,提出了建成以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为主题,以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三大
品牌景区为核心,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
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并且针对不同地方制定相应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统筹谋划部署,典型示范带动。阳城县成立了“阳城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阳城县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领导组”,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对乡村旅
游工作进行统筹谋划部署。
坚持规划先行。阳城县编制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一心四区”,实
施了“美丽乡村、田园城市,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从2013年起,启动了美丽乡村连
片区建设,制定了“一带四区”连片区建设规划。“一带”即以东起磨滩、西至董封,串珠成链的美
丽乡村休闲示范带;“四区”即沁河芦苇河明清古堡区、横河析城山山地景观区、蟒河生态休闲区、
县城周边郊野体验区。并明确了每个区域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为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的
行动方案,使产业发展步入了科学化、标准化的轨道。
实施典型示范。阳城县把北留润城片区22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