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态环境约束下的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模式(J).doc

发布:2017-09-16约1.97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25卷  第 11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V o l 25 N o 11 2010年 11月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N ov., 2010 生态环境约束下的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模式 以河西走廊张掖市为例 鲍  超, 方创琳, 柳文华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 摘要: 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短缺的水资源条件约束下, 促进水资源 农转非是 适应西北干 旱区城 镇化加速发展的迫切需 要。论文 以黑河流域张掖 市为例, 针对 张掖市 城镇化 和工业 化水平 低、 第二三产业用水比重低、用水经济效益低、社会经济用水总量受限等问题, 设 计了城乡用 水联动 的总体思路, 并提出了生态环境约束下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的 5种主要模 式, 即: 退耕稳 粮给水 模式、农业科技进步供水模式、农业产业化 促水流 转模式、城市 中水农 用模式、水资 源农转 非补 偿模式。通过 5种模式的联合运用, 旨在为张掖市及西北干旱区创新水资源 管理并促进 城乡协 调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城市化; 水资源约束 ; 城乡联动; 西北干旱区; 张掖市 中图分类号: F 2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3037( 2010) 11- 1949- 11 在干旱区, 由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普遍, 而且由于会波及到 周边地区甚至全球范围, 往往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而由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 社会经济问题, 同样令人瞩目 [ 1 2]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或超过极限的干旱区, 如何让 社会经济用水不再挤占生态环境用水, 既保障生态环境不再恶化甚至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又能加速社会经济发展, 走出贫困, 摆脱水 - 生态 - 经济系统的恶性循环, 是亟待解决的现 实难题。目前, 针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水 - 生态 - 经济系统问题, 国内外学者均从不同角度进 行了研究, 而且在系统综合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 3 6] 。尤其是针对干旱区水 - 生态 - 经济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研究等薄弱环节, 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集成管理、社会化水 资源管理、虚拟水贸易、生态环境补偿等方面, 取得了一定进展 [ 7 10 ] 。然而, 由于农业用水比 重大部分在 80% 甚至 90% 以上, 上述问题的研究, 多集中在农业领域 [ 11 12 ] 。 虽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已经表明, 社会经济各部门用水均能实现需水零增长或负 增长 [ 13 14] , 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我国, 1949年国民经济用水总量为 1 031 8 3 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分别占 97 1% 、2 3% 、0 6% ; 1980年为 4 437 8 3 活用水分别占 88 2% 、10 3% 、1 5% ; 2000年为 5 498 8 3 68 8% 、20 7% 、10 5% ; 2008年为 5 790 8 3 8 3 业、工业、生活用水分别占 63 3% 、24 1% 、12 6% 。我国国民经济用水总量已由高速增长 向缓慢增长和零增长过渡, 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比重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 (欧美等发达国 收稿日期: 2010- 07- 02; 修订日期: 2010- 08- 31。 基金项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理 科 学 与 资 源 研 究 所 自 主 部 署 创 新 项 目 ( 200905008) ;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 鲍超 ( 1978- ) , 男, 湖北麻城人, 博士, 助理 研究员, 近期 主要从 事城市 化与城 市可持 续发展 研究。 E m a i:l baoc@ igsn rr. ac. cn 1950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25卷 家农业用水比重大部分在 40% 甚至 20% 以下 ), 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长一方面依赖于 农业退水, 另一方面依赖于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但是在我国西北干旱区, 工业和 生活用水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接近或超过极限, 因此工业和生活 用水的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农业退水。然而, 水资源 ! 农转非 不仅会挤占农村经济发展所 必须的水资源, 而且还会危害自然环境、破坏未来水资源的供给能力, 并会在一定程度上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