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社会现象的论文.pdf

发布:2024-08-02约1.11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社会现象的论文

篇一: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

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

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

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道德冷漠原因理性分析对策

一.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1.感恩缺失。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

不懂感恩。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

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

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2.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

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

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

归还等。

3.英雄缺失。现今的社会里人性冷漠,曾经被我们所称颂的英雄人物

也越来越少。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

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

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

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社会“净化”到这种地

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灾难性捐款冷淡。在这几年中,中国灾难不断,面对灾难,我们看

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度过难关的信心以及行动。但是,我们也很痛心的看

到,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

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

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而更多的人则是面对捐款,抱有

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捐款的责任与义务,而把全部的责任推向

政府。以怀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5.邻里冷漠。以前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千金买宅,万金买邻”,

可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随着那一道道冰冷的铁门,锁住了都市人的心灵,

更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邻居之间变成了看似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的

陌生人。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同学们曾经做过一次随机调查,结果发现:

许多市民手机里存了一百多个号码,却没有一个是邻居的。

也有很多社会新闻中,报道许多人几乎不串门,更有甚者,住了几年

都不知道邻居是谁。

而也正由于邻里之间的不了解和不理解,生活中常常会引发诸多的矛

盾。

6.职场冷漠。许多职场新人都在抱怨职场的冷漠,每个人都那么的无

情,你有难,不帮忙就算了,更有甚者,还会对你落井下石一番,除此之

外,职场新人们还会吃闭门羹,一股热情的工作劲即刻被泼冷水。而对于

职场老手来说,则有另一番见解。他们认为,首先,人在职场身不由己,

利益之下,凭什么要求人人都与你方便,携手并进?再者,冰冷无情有时

并非不好,在某种状态下,它也是专业敬业的代名词。职场如战场,冷漠

似乎也成了自我保护的盾牌。

二.社会道德冷漠的原因

1.对道德本质的误解。“道德冷漠”源于对“道德功利性”这一本质

属性的误解。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一直故意夸大道德的超功利性,以至

于道德的功利性被隐

而不谈。事实上,从古至今,都没有完全否认利的存在和价值,只是

更多时候,我们断章取义,片面夸大了道德的超功利性,让人误以为要道

德就不能谈利益。也正因为此,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尽管说道德有超功利

性的一面,但归根到底,道德本质上还是功利的。完全超出功利性的道德

是不存在的。

2.对道德原则的冲击。所谓正义,最一般地说就是对社会权利和义务

的公平分配或者安排,以及与此种分配或安排秩序相适宜的道德品质。随

着通讯技术的发达,这些负面影响扩散开来,从而根本上动摇和威胁到整

个社会的正义秩序。同时,社会正义要求善恶与奖惩相对应,但现实生活

中,在一些范围内对那些不正义行为实行特殊保护,反而对抵制者进行打

击报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就造成很多人明哲保身,不敢出头。

3.心理机制影响。首先,消极的情绪体验导致道德冷漠。人的本质是

社会性,交往活动是人的基本活动,在交往中产生移情效应是人类最基本

的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