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网络工程试题整理.doc

发布:2017-10-10约1.71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处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结构最底层的是(D )。   (A) 系统平台 (B) 信息系统 (C) 传输平台 (D) 网络平台 在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中,为了了解、维护和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必须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进行(B )。 (A) 安全管理 (B) 系统管理 (C) 故障管理 (D) 配置管理 系统集成是在( C)的指导下,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将部件或子系统综合集成,形成一个满足设计要求的自治整体的过程。   (A) 系统规划学 (B) 系统集成学 (C) 系统工程学 (D) 系统配置学 以下不属于系统集成任务的是( D)。   (A) 应用功能的集成 (B) 技术集成 (C) 支撑系统的集成 (D) 产品设计 计算机网络工程就是使用(B )的方法,根据建设计算机网络的目标和网络设计原则将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功能、子系统集成在一起,为信息系统构建网络平台、传输平台和基本的网络应用服务。   (A) 网络集成 (B) 系统集成 (C) 产品管理 (D) 技术管理 ( B)是网络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性环节。   (A) 需求调查和分析 (B) 网络设计 (C) 网络测试 (D) 网络施工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独立的计算机和各类终端通过传输媒体连接起来相互交换数据信息的复杂系统,相互通信的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地工作。   (B)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从整体角度抽象地定义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各个网络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功能,给出协调工作的方法和计算机必须遵守的规则。   (C) 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按结构化方式进行设计,分层次定义了网络通信功能。   (D) 不同协议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差错检测和纠正、对数据块的分块和重组等,同样的功能不会出现在不同的协议中。 开放系统互连 OSI 参考模型中的“开放”意指(C )。   (A) 其模型是允许不断调整和完善的 (B) 模型支持不定数量的设备 (C) 遵循 OSI 后,一个系统就可以和其他遵循该标准的系统进行通信 (D) 该模型支持和其他标准的设备互连 (9) OSI 七层网络体系结构中,由下往上第四层为(A )。   (A) 传输层 (B) 应用层 (C) 网络层 (D) 会话层 网络互连通常采用(C )拓扑结构。   (A) 星型 (B) 总线型 (C) 网状 (D) 环形 第二章 以下关于以太网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 关于 Ethernet-II 的规范是 IEEE 802.3 (B) 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是 CSMA/CD (C) 以太网采用了曼彻斯特编码技术 (D) 以太网交换机的出现标志着以太网已从共享时代进入到了交换时代 在以太网中,媒体访问控制采用(D )。  (A) 非坚持 CSMA (B) 半-坚持 CSMA (C) p -坚持 CSMA (D) 1 -坚持 CSMA 对传统的以太网而言,限制网络跨距的最根本因素是(B )。  (A) 节点发送的信号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而衰减 (B) 节点是边发送边检测冲突的 (C) 跨距太大将不利于载波帧听 (D) 跨距太大会造成“退避时间”过长 以下关于 802.3 帧格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802.3 帧即 Ethernet-II 帧 (B) 前导码为 8 字节 (C) 有一个长度字段 (D) 有一个类型字段 (5) 10Mb/s 以太网不支持的媒体是(B )。   (A) 粗同轴电缆 (B) 单模光纤 (C) 多模光纤 (D) 非屏蔽双绞线 UTP (6) ( C)相当于一个多端口网桥。   (A) 网关 (B) 路由器 (C) 以太网交换机 (D) 中继器 (7) 在工程中,组建总线型 10Mb/s 以太网应遵循( B)规则。   (A) 6-5-4-3-2-1 (B) 5-4-3 -2-1 (C) 4-3-2 -1 (D) 3-2-1 (8) 1000BASE-T 中采用(A )编码。   (A) 卷积编码 (B)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C) 4B5B 码 (D) 5B6B 码 生成树协议的作用是(D )。  (A) 确定任意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路径 (B) 寻找一个源节点到多个目标节点间的多播路由 (C) 确定虚拟局域网 VLAN 的构成 (D) 查找并消除循环冗余链路,并能在工作链路出现故障时自动启用备用链路来维持数据通信 (10) (A )不属于 VLAN 的划分方式。  (A) 基于应用层 (B) 基于网络层 (C) 基于 MAC 地址 (D) 基于端口 (11) 在管理 VLAN 成员端口时,端口的输出规则一般是(D )。   (A) Tag (B) Untag (C) U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