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路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论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路径
摘 要:在当代的艺术殿堂里,流行音乐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国流行音乐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从小到大,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流行音乐随其发展也暴露出工业化背景所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与自身发展的困境,其背后是对音乐美学意义的错位与缺失。本文试从中西音乐文化传统中找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 音乐美学 中西音乐文化
在当代的艺术殿堂里,流行音乐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国流行音乐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从小到大,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还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使中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注流行音乐就是关注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中国流行音乐所存在的问题,对思考当代整个文化有重要意义。
迅速发展的中国流行音乐
“原来那些充满革命斗志的歌曲,用邓丽君式的低靡声带和流行音乐舒缓的节奏再次演唱出来,竟会那么悦耳动听,这就是声音本身获得审美解放的缘故。”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迎来的是一个思想全面解放的时代,中国流行音乐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到了90年代以后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态势。全新形式的演唱,把审美回忆变得更加朦胧、更加依稀如梦,使人们放弃历史负担轻装上阵。
流行音乐更为个性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音乐,成为一种极为普及的大众文化,一种极为盛行的时尚潮流,它所具有的新的美学品质、新的审美理念和新的审美形式使之成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与流派。在它的领域内,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种式样的音乐并存,既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又有外来音乐与本土音乐的融合,既有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融合,又有不同门类音乐的融合,使得以往相对单调的音乐变得丰富多样。个体的自我意识、存在价值及个性的张扬,在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彰显。娱乐性意味着流行音乐不需要过多地关注、思考或表现社会生活的重大题材,也不必对所表现的对象作过多的哲理性思索,它使“自我”以及欣赏者获得暂时的注意转移或精神解脱。流行音乐冲破了文革“政治高于一切”的音乐审美的立场,转而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审美需求,走上一条人性化的路线。这也是一种强烈的需要表现出的“叛逆性格”,即反叛性。这是一种长期遭受生活挤压和文化遗弃的思想与情感的迸发,是一种对命运不公平的抗争。流行音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播到四面八方,以至于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娱乐主流和文化存在。蕴涵于流行音乐之中的一种先天的“平民意识”,即平民性,是流行音乐审美价值取向的主要表现之一。它紧跟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迅速地将变化着的生活给以音乐化的表述,使当代人的情感状态、精神世界的走向、社会的变化等都能在流行音乐中得以迅速的再现,而这种鲜明的时代性同样使流行音乐闪烁着时尚的光芒和时代的色彩。流行音乐在表现手法和表现风格上还具有比较“时髦”和别具一格的“前卫”意识。
在社会市场化的今天,流行音乐已身不由己地成为最具商业价值的精神产品之一而商品化了,成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超级女生”仅短信收入就达千万元,再加上广告、冠名权等的收入,共有两千多万元,所以与其说它是音乐活动的成功不如说是商业活动的成功。流行音乐较以往的音乐有了更为明显的双重身份:既是艺术的作品又是商家的商品,是作品的商品化又是商品的作品化。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得其自身的发展,不能够完全以真正的艺术的形式前进,而丧失了太多美学的意蕴。
中国流行音乐所面临的问题
“艺术正日益进入大众消费领域,而艺术生产也日益受到商品生产的整合和支配。原因就在于大众受文化产业的愚弄,而大众追求时尚和声誉的消费心理促进了对艺术商品的需要。” 阿多诺曾指出:“真正的艺术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他认为社会是艺术的本源,也是艺术评论家分析艺术作品时的最根本出发点。音乐艺术尽管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自身特征——高度抽象性和表现性,但同样与社会紧密联系。无论是历史上的古典音乐作品,还是当代的流行音乐作品,都是以某种方式展现当时的社会,提供这一社会的“审美文献”。而文化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使艺术品表现出一种纯粹的商品特性,使艺术面临着失去自我、失去独立性的境遇。阿多诺以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经典分析为依据,认为“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在市场上销售的、可替代的东西被生产出来的,只是为了商品交换,而不是为了满足任何真正的需要。这样一来,商业价值体系支配了艺术领域,艺术家成了顾主们的奴隶,艺术品沦为纯粹的商品。随着艺术产品被大量复制出来,艺术品也失去了个性、风格及原有的功能,失去了对社会的反省和批判力量。
随着科技的
显示全部